傅佩荣:
儒家是讲人性向善,就是你最终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择善固执,最后目的——止于至善,这样很合理的,因为人性向善,所以我要择善固执,最后要止于至善,中间会带来快乐,为什么?——人性向善,我行善就会带来快乐,符合人性嘛,这是儒家的思想,是一套系统,可以讲的很完美的,
所以你学儒家,一天到晚就要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那你就很辛苦哦,要怎么去尊重对方?怎么去真诚跟别人来往?要注意到社会规范,它是一套生活的法则嘛,没错
那你学道家最后你能那样做吗?当然不行了,学道家只有一个原则,要培养一种美感,审美的感受,审美的感受跟善不一样,如果你要行善一定有人有困难有需要才能行善,这是一个限制,很大的限制
譬如说,我们在台湾为什么很少人可以得到诺贝尔奖?你说也有位德尔莎修女在印度得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在印度要行善很容易啊,因为印度太多可怜人啦,
有本书叫《长河》日本人写的,远藤周作,远藤周作被提名过诺贝尔奖得主,只是没有得到,他写的长河
他讲一个天主教神父,到印度只做一件事,每天在加尔各答街上,把那个穷人快死的人背到恒河边,印度地方大,他们把恒河当圣河,很多偏僻地方的穷人呐,一辈子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在自己死的时候,能用恒河的水把自己清洗一遍,所以这个神父从日本到印度去只做这一件事,每天就背那些人,到恒河边给他们洗身体,
那你看了之后就知道印度这个恒河是圣河,有些人去那边观光回来说,哇!味道实在是不好消受,为什么?——很多人就在旁边尸体烧了,然后河面上飘下来都是死猪、死牛这些,那味道可以想象,那很多人还在河边用那水洗脸,
别人说这不卫生呐,——这圣河超越卫生的层次!(哈哈)
他们已经习惯了之后每天就这样洗,用那个喝不会生病,你观光客你敢试试看吗?你一喝就病了,那还别说,因为你不是我们教的
所以这有时候是很难理解,但是在印度那个地方代表什么?穷人多嘛,所以行善比较容易,
所以你如果学儒家你要行善,——压力很大,
我记得我们那小学的时候老师说,各位同学你们要日行一善,同学们没办法呀,小学那台湾也没有什么善事可以做,到后来有一次我同学说我们今天行善了,我们?怎么我们呢?一共四个人行善,——我们把一个老太太从马路这边抬到那一边(哈哈),跟老太太说,你别走路了,我们要行善——抬过去(哈哈)
所以你学儒家的话有各种限制啊,需要别人配合你才能行善,
学道家不是,学道家对于善恶很超越,该做就做。没有做也无所谓。他培养一种什么?——审美的感受
所谓审美的感受是说,因为他发现了道无所不在,道无所不在的话呢?我活在世界上每一刹那都是很自在、很开心、觉得很美,你一有美的感受,就觉得生命很愉悦、很轻松——这是道家
你现在说那你如果老是想审美的话呢,你将来怎么办呢?那你先告诉我什么叫将来?好你说:那死了之后去天堂还是地狱呢?说实在道家实在不太注意这种问题,天堂地狱都在道里面嘛,你如果觉悟的话地狱就是天堂天堂就是地狱,它没有什么区分的,就是不同的学派,
那你说到底谁讲的是对的呢?——两个都对
因为他焦点不一样,儒家的焦点是讲人类,他是人文主义
道家是超越人文主义,所以一般讲道家的时候都会先讲一段寓言故事,
楚国的国君称为楚王,喜欢打猎,他打猎的时候,用一把宝弓,这把弓打猎起来特别顺手
有一次楚王打完猎之后就往都城走,弓交给部下,走着走着弓不见了,不知道传在谁的手上,大王的弓怎么能不见呢?给我找,找了半天找不到,找不到之后楚王说别找了,楚王失弓楚人得之——我楚王把弓掉了,捡到的应该就是楚国人,因为在楚国境内嘛,这代表一个标准的思维,一个国家的领袖领导人物一定是考虑本国的利益,我们楚国人捡到可以,不要给外国人捡到,这是第一段——代表一般人
第二段是儒家,孔子上场
孔子听到这个故事就说,何必说楚呢?最好改一下,改成王失弓,人得知,大王把弓掉了被人捡到了,不要问哪一国人,只是人就可以,吴国越国赵国秦国燕国美国人非洲人,只要是人捡到都可以,这是儒家,很精彩哦,人文主义哦,
所以儒家的思想是很好的思想,你念论语就发现嘛,《乡党篇》第十,12个字就说服了我年轻的心啊,我年轻的时候读完这12个字就说孔子真了不起——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期间他做了五年,有一天下班回家,家里马厩失火烧了,家人来报告说马厩失火烧了,孔子听到后只问有人受伤吗?他没有问马的损失——了不起
马厩失火哪一个人会受伤啊?——佣人人工人马车夫,这些人在古代阶级很低,人命不受重视,人权也没保障,但对孔子来说的话只要是人都是平等的,
相对的——马非常贵重啊,古代的贵族问他有多少家产?——我家有几匹马可以作为代表,但是再怎么贵重的资产不能跟人相提并论,这是人文主义,
所以你看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有这种思想,真是让人感动,这是儒家,以人为中心的,所以刚刚讲那个寓言呐是相当精准的但是还不够,
第三段,老子来了
老子听了前面两段说:何必曰人?何必讲人呢?再改!——改成失弓,得之,——弓不见了,弓找到了——被人找到还是被猴子捡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定要人找到呢?猴子不能捡去玩吗?蚂蚁不能搬回去吗?只要是弓还在地球上就好了嘛!
代表什么?——他跟儒家不一样,儒家是人文中心,道家呢?——超越人文中心,
他为什么要超越?他有理由啊!他认为人只是万物之一嘛,你凭什么用万物之一,来说我是万物之灵?来主导万物的价值?因为人喜欢这个就说这个好,不喜欢那个就说那个不好,凭什么?
万物都有它本身的价值,人不是唯一的标准,这在庄子里面会反复提到这个故事,在《齐物论》里面就讲的非常的具体,你如果以人为中心的话对万物不公平呐,
比如说这个春节期间放假,动物园都挤爆了,为什么?大家都要去看什么?我们这边叫做猫熊了,道藏叫做熊猫,因为产于大陆我还是喜欢讲成熊猫,很多人去看熊猫,说实在,凭凭都是动物,熊猫为什么这么好命?对不对?这实在是不公平啊,就因为人喜欢熊猫,熊猫有什么好看的?就两种颜色嘛,其他动物七彩的,几种颜色的比他多多了好看多多了,诶人家就是喜欢熊猫,没办法——这是人所造成的一种审美的效果嘛,
那请问熊猫这么受重视,台湾黑熊呢?为什么那么可怜?——有人听到孟子说熊掌好吃——早就不见了,有谁会吃熊猫的掌?好可怕!就觉得虐待宠物,那怎么黑熊的掌就吃呢?是不是?凭凭是熊差那么大?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结果嘛,对万物不公平啊,
对不对?有些人常常喜欢说她要保护野生动物,我说你做不到的,那怎么做不到?——野生动物我们都尽量保护,我就问他,那家里半夜起来,到厨房一看,看到只蟑螂你怎么办? 蟑螂是你养的吗?不是吧?这是野生动物(哈哈)你会照顾吗?你说这是害虫我要把它消灭,那蟑螂一定觉得很冤枉,——你厨房晚上也不用,借我爬一下怎么了?就把我当害虫了?
在自然界里面只有一个害虫就是人类,人类不知道消灭多少物种啊!知不知道?你凭什么说他是害虫?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嘛,把人也当做中心,因为我们的权力大,能力大,我们就是标准,我们有时候怪美国怪哪一国,你不要怪,你今天能力大,你照样以自己做标准,这是人类限制嘛
道家就要突破这种限制,因为你说万物各有价值,不要在做怪,这样你才能够产生一种审美的感受,为什么你欣赏所有的东西?就因为你不在以人作为本归,
所以刚刚讲那一段寓言呢,一个是楚王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
很能够代表一般人,还有儒家(儒家已经很不错了)然后还有道家,但是道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要超越那个善的层次啊,然后进入到美的境界,这需要更高的这个智慧,要有觉悟的能力
那么我们一再提到惠施,他终于要出场了
这段我们还没念:1.11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那么说尧会忘记,是因为跟他们四位先生谈话,让他觉得,
人跟人谈话有时候最好的境界是忘记彼此的身份背景,我们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常常会记得别人是谁,别人有什么身份,有什么特别的杰出的地方,我们就会尊重她重视她,其实这样的不容易维持长久,
真正谈话的时候呢是庄子里面描写:有一个人,这个人很有趣,叫做徐无鬼,这个人哪去见魏王,他见魏王之后呢,聊天的时候,魏王的笑声传到了宫外,后来聊完天之后呢徐无鬼出来,好几个大臣那就请问他,我们侍奉魏王,尽心尽力,他想做什么我们都帮他做到,我们却从来没有见过魏王露出牙齿
露出牙齿代表在笑嘛,魏王从来没有笑过,都给我们脸色看,给他做了那么多事,什么都成功了,这个选举也赢了,他都没有扣除牙齿!
那为什么你跟他谈话笑声传到宫外呢??徐无鬼怎么回答?徐无鬼说:
你要知道有一个被流放的人,被流放到荒野去,一个人都没见过,他只要见过任何一个地方很像我小时候家乡的风景,就觉得很开心,他只要听到有人走路的脚步声,就觉得很高兴,因为有同类来了,(因为人走路跟动物不一样人两只脚动物四只脚,声音就不同)听到两只脚走路的声音——大概是人,是我同类就很高兴!
那何况是听到父母兄弟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呢?他说:我只是把魏王当做普通人,我没有把他当君王,把他当普通人就说真话,说什么呢?跟他聊怎么相狗怎么相马,古时候人没有娱乐,他也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很无聊怎么办?——赛鸡呀,斗鸡赛狗赛马,这种叫做娱乐嘛,他说,我跟魏王讲怎么相狗,哪一种叫上等狗,什么叫中等?什么叫下等。哪一种马是天马?哪一种是国马,哪一种是平凡的马?跟他分狗分三等,马分三等,这魏王听了很开心,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把他当君王看,他把他当普通人——就喜欢听这种有趣的八卦,无聊的事,就无聊笑的声音传到了宫外,庄子写的
所以庄子不了解人情世故吗?他没有不了解的,你不要把他当国君说实在,他当国君呐,每天见人都谨慎的要命,很无聊的,他最希望有亲戚朋友的声音,人的声音,真诚的话,在他耳边出现,但是这也需要这个人本身呐,有这样的觉悟才可以,这个人必须单纯要像小孩子一样,
其实国君有时候,在庄子眼中有时候蛮可怜的,他把他形容为什么呢?后面会看到哦
第一个,形容为车轮,
他说这个国君呐,跟你想法不一样,你不要勉强哦,你是螳臂挡车,你是螳螂觉得自己很伟大,把手臂张开要挡住车轮,——一压加就过去了,代表什么?——君王就是那个车轮呐,你以为你能挡住吗?挡不住的。自古以来你看中国古代那个封建,那个专制帝王,官威啊真是吓死人,伴君如伴虎啊!古代庄子里面讲伴君如伴龙啊!——龙的威力比老虎还大,
在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他像车轮一样你是螳臂,
第二个比喻是什么呢?他是老虎——君王是老虎,
你看动物园里面养的老虎哦,你每天喂它,喂久了之后老虎还给你撒娇,为什么?因为你每天喂它嘛,老虎肚子饿了,看到你来,老虎就摇摇尾巴,跟猫差不多了,为什么?——因为你每天喂他,养成的一种习惯对你也熟悉了嘛,——等于是国军呐,看到他喜欢的人来了,他也很开心啊
第三个比喻更夸张!
他把国君比喻为一匹马,(跟我们这个没关系啊!)
一匹马,他说你照顾马,照顾的很好,忽然看到一只很大的蚊子叫做蜢,这种蚊子啊专门叮这个牛,叮那个马的,
苏格拉底在雅典就把自己比喻为牛虻,专门订那个牛,让那个牛睡不着的,他这样比喻自己,
结果庄子里面说,国君就像一匹马,你每天替他刷背洗澡,照顾的很好,看到只大蚊子盯在他身上,为了怕马被叮了,就拍马背,打那只蚊子,但是马不知道你在打蚊子啊,马一吓到之后,立刻把这个他的装备啊,这个全部扯断,然后拼命的逃跑,因为它受到惊吓了,你为了他好,他受到惊吓了
代表什么?——你对国君再怎么好,他可能受到惊吓
所以庄子里面形容那些国君,让我们看起来很同情这些政治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