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与“传奇体”关系之我见

孟杜之诗 夏侯之赋

滕子京从韩、柳、刘、白、二张、二杜等人集中及本朝的吕夷简、丁度、夏竦的作品中,选取登临岳阳楼的歌诗并赋七十八首,在岳阳楼的雕梁画栋间展示。接到滕子京的《求记书》,范仲淹认真地阅览了“唐贤今人”的相关诗赋。

范仲淹对湖水风光并不陌生,虽然“少长北地”,但是,在苏州、杭州、睦州、润州这些江南水乡长期任职的经历,让他对湖光山色有了切身的体验。
其《太湖》诗写太湖水是这样的: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其《和僧长吉湖居五题》诗:
湖山满清气,赏心甲吴越。
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
渔父得意归,歌声等闲发。
——《湖山》
千寻月脚寒,湖影净于天。
忽如常娥宫,俯仰见婵娟。
更约中秋夕,长津无寸烟。
——《水月》
为爱碧鲜亭,入夏叩叩至。
台榭竞生烟,独有清凉意。
高岗凤不来,幽人此沉醉。
——《筠亭》
风引湖边笛,焉知非隐沦。
一声裂云去,明月生精神。
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风笛》
武陵谁家子,波面双双渡。
空积心中丝,未成机上素。
似共织女期,秋霜苦霜露。
——《渚莲》
写景、状物、达情,无微不至,读来令人心动。
他笔下的《射阳湖》:“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
泛舟湖中,“平湖万顷碧,谢客一颜开。待得临清夜,徘徊载月还。”
洞庭湖是一个有着深刻文学意蕴和思想内涵的地理标志。范仲淹对她并不陌生,在诗作中曾多次提及洞庭湖——
《送韩渎殿院出守岳阳》:
仕宦自飘然,君恩岂欲偏。
才归剑门道,忽上洞庭船。
坠絮伤春目,春涛废夜眠。
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
《新定感兴五首》之一:
去国三千里,风波岂不赊?
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
滕子京谪守岳州不久,庞籍有诗寄给滕子京,范仲淹依庞籍的诗韵也写了一首《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
优游滕太守,郡枕洞庭边。
几处云藏寺,千家月在船。
疏鸿秋浦外,长笛晚楼前。
旋拨醅头酒,新炰缩项鳊。
宦情须淡薄,诗意定连绵。
迥是偷安地,仍当饱事年。
只应天下乐,无出日高眠。
岂信忧边处,干戈隔一川。

岳阳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正如滕子京介绍的那样,早在唐代,很多大诗人都有“绝唱”,当朝中的大臣也留下不少诗赋。范仲淹对此同样也不陌生。不过,在唐代众多的歌咏岳阳楼的诗歌中,范仲淹对孟浩然、杜甫、李白三位大家的作品自然高看一眼。
孟浩然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孟浩然早年的名作。孟浩然和很多有志青年一样,希望在盛世出仕,有所作为,但是,事实并未如他所愿。后期,他倾情于田园生活,成为著名的田园诗人。
诗的前四句写景,状写盛唐之势,暗藏强烈的出仕愿望;后四句表意,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道诗赠给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但是,文人特有的高傲气质又让孟浩然不得不采取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
“圣代无隐者”,对于孟浩然的这种举动,范仲淹深表理解。他自己早年也曾上书当朝重臣,颇为自负地推荐自己。虽然,在“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的背景下,单纯靠才华和热情很难真正找到“伯乐”,但是,这种举动无可厚非。
不过,范仲淹更欣赏孟浩然诗对洞庭湖的描写,“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一个“混”字,写出了八月洞庭湖的“汪洋浩阔”,水天相接,天地一体,何其壮哉!“气蒸云梦泽”,一个“蒸”字,让洞庭湖的水气升腾、胀展开去,与传说中的云梦大泽相接,何等“大气”!“波撼岳阳城”,一个“撼”字,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岳阳城都为之震动,何其迅猛!
“平湖万顷碧”,这是范仲淹自己写的。“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自己的诗句入文。不过,要写出洞庭湖之“势”,这是范仲淹读孟浩然诗时就已明确的。洞庭湖之“势”在哪里——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这就是岳阳楼之大观,是洞庭湖之“势”。然而,范仲淹并没有否认前贤对岳阳楼及洞庭湖描写的功绩,更没打算把可能产生极大影响的《岳阳楼记》功劳独占。他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而,孟诗的思想意境却与范仲淹要表现的相距甚远。而诗圣杜甫的《登岳阳楼》却弥补了孟诗的点点缺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之诗,已经把洞庭湖的浩荡情势写得撼动人心,杜甫的诗又表现出更令人为之叫绝的力量。“吴楚东南坼”,吴、楚是江南两大古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可是却被洞庭湖一分为二。一个“坼”字,不说洞庭湖之大,而其大自显;“乾坤日夜浮”,乾坤,天地,也可以说是日月,宇宙洪荒,天地为可见之最大,一个“浮”字,不说洞庭之广,而其广自现。这两句与孟浩然诗前两句正所谓各有所长,不相上下。范仲淹看到此处,频频点头。

但范仲淹更看好的是杜诗的后四句。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豪言壮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个人境遇何其悲惨;“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是谁让自己的命运如此多舛?是国家的危难。大历三年(768),北方少数民族土番举兵十余万人进攻唐朝边塞,京师长安高度戒备。家国之忧,合二为一,杜甫在诗中所表现的胸襟,令人叹服!“这才是诗的生命力之所在!”范仲淹掩卷深思,心中已经有了写作《岳阳楼记》的冲动。
“去秋以罪得守兹郡,入境而疑与信俱释。及登楼,而恨向之作者所得仅毛发尔,惟吕衡州诗云:“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此初标其大致。”滕子京在《求记书》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吕衡州的登岳阳楼诗比较贴切地反映出岳阳楼之势。
吕衡州,即吕温,字光化,唐贞元末进士及第。史书中说他:“天才俊拔,文采赡逸”,“文体富艳,有丘明、班固之风,所著《凌烟阁功臣铭》《张始兴画赞》《移博士书》,颇为文士所赏”,当时的名流柳宗元、刘禹锡对他十分称赏。因为最后一个外任在衡州,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吕衡州”。他的诗中有“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之句,写出了岳阳楼的独特之处。而他的《虢州三堂记》据说为范仲淹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不妨全文引录:

虢州三堂记
吕温
应龙乘风云,作雷雨,退必蟠蛰,以全其力;君子役智慧,统机剧,退必晏息,以全其性。力全则神化无穷,性全则精用不竭。深山大泽,其所以蟠蛰乎;髙斋清池,其所以晏息乎。
虢州三堂者,君子晏息之境也。开元初,天子思二南之风,并选宗英,共持理柄。虢大而近,匪亲不居。时惟五王,出入相授,承平易理,逸政多暇,考卜惟胜,作为三堂。三者,明臣子在三之节;堂者,励宗室克构之义。岂徒造适,实以垂训。居徳乐善,何其盛哉。然当时汉同家人,鲁用王礼,栋宇制度,非诸侯居。后刺史马君锡,因其颓陊,始革基构,丰而不侈,约而不陋,以琴竹诗书之幽素,易绮纨钟鼓之繁喧。惟林池烟景,不让他日。观其广逾百亩,深入重扃,回塘屈盘,沓岛交映,溟渤转于环堵,蓬壶起于中庭,浩然天成,孰曰人智。
及春之日,众木花坼,岸铺岛织,沉浮照耀,其水五色,于是乎袭馨撷竒,方舟逶迤,乐鱼时翻,飘蕊雪飞,溯沿回环,隐映差池,咫尺迷路,不知所归,此则武陵桃源,未足以极幽绝也。
夏之日,石寒水清,松宻竹深,大柳起风,甘棠垂阴,于是乎濯缨涟漪,解带升堂,晨景火云,隔林无光,虚甍沉沉,皓壁如霜,羽扇不摇,南轩清凉,此则楚襄兰台,未足以涤炎郁也。
秋之日,金飚扫林,蓊郁洞开,太华爽气,出关而来,于是乎弦琴端居,景物廓如,月委皓素,水涵空虚,鸟惊寒沙,露滴髙梧,境随夜深,疑与世殊,此则庾公西楼,未足以淡神虑也。
冬之日,同云千里,大雪盈尺,四眺无路,三堂虚白,于是乎置酒褰帷,凭轩倚楹,瑶阶如真,玉树罗生,日暮天霁,云开月明,冰泉潺潺,终夜有声,此则子猷山阴,未足以畅吟啸也。
于戏!不离轩冕而践夷旷之域,不出户庭而获江海之心。趣近悬解,迹同大隐。序阅四时之胜,节宣六气之和。贵而居之,可曰厚矣。若知其身既安而思所以安人,其性既适而思所以适物,不以自乐而忽鳏寡之苦,不以自逸而忘稼穑之勤,能推是心以惠境内,则良二千石也。方今人亦劳止,上思又息,州郡之选,重如庭臣。由是南阳张公,辍挥翰之任,受剖符之寄,游刃而理此焉。坐啸静政,令若水木闲人,民若鱼鸟驯致,其道暗然日章。大人以公挚友也,小子奉命,幸来祗谒,以通家之爱,获拜床下,且齿诸子,侍坐于三堂,见知惟文,不敢无述,捧笔避席,请书堂阴,俾后之人,知此堂非止燕游,亦可以观清静为政之道云。
在邓州官署,范仲淹读罢此文,若有所思。“不离轩冕而践夷旷之地,不出户庭而获江海之心!”“此堂非止燕游,亦可以观清静为政之道。”范仲淹对吕温之言深表赞同。
放下唐人的诗文,范仲淹又拿起时人的文章。丁度、吕夷简、夏竦,这些人的作品还是算了吧。正待放下书卷,突然,范仲淹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虽然名气不大,三十七岁就死了,但是却在皇上那里挂了号,而且,他曾经出使巴陵,专门写了一篇《洞庭赋》,现在,自己要为滕子京写《岳阳楼记》,此人的文章不可不读。
这个人叫夏侯嘉正,字会之,江陵人,史书中称其“少有俊才”。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进士,历官至著作佐郎。
夏侯嘉正《洞庭赋》开头这样写道:
楚之南有水曰洞庭,环带五郡,淼不知其几百里。臣乙酉夏使岳阳,抵湖上,思构赋。明日披襟而观之,则翼然动,促然跂,慄然骇,愕然眙。恍若驾春云而轼霓,浩若浮汗漫而朝跻。退若据泰山之安,进若履千仞之危。懵若无识,智若通微。跛若不倚,跄若将驰。耳不及掩,目不暇逃,情悸心嬉。二三日而后,神始宅,气始正,若此不敢以赋为事者二年,然眷眷不已。
这个赋写得着实怪异,夏侯先生竟然被洞庭湖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甚至二年都不敢再提写赋之事。当然,这是夸张之语。可是,读之却让人感受到洞庭湖令人震撼的力量。
二年后的一天,夏侯嘉正才敢写:
一日登崇丘,望大泽,有云崪兮兴,欻兮止。兴止未霁,忽若有遇。由是渍阳辉,沐芳泽,睹一异人于岩之际,霞为裾,云为袂,冰肤雪肌,金玦玉佩,浮丘、羡门,斯实其对。
夏侯嘉正在洞庭湖上遇到了“神人”,于是,一场与“神人”的对话展开:
……若今所谓洞庭者,杰立而孤,廓然如无区,其大无徒。含阳字阴,玄神之都。暧暧昧昧,百川不敢逾。有若臣者,有若宾者,有若仆者,有若子者,有若附庸者,有若娣姒者。若禹会涂山,武巡牧野,千出百会,咸处麾下。每六合澄静,中流回睨。莽莽苍苍,纤霭不翳。太阳望舒,出没其间。万顷咸沸,强而名之为巨泽,为长川,为水府,为大渊。纵之不踰,跼之不卑。乍若贤人,以重自持。诱之不前,犯之愈坚。又若良将,以谋守边。澎澎濞濞,浩尔一致。又若太始,未有仁义。冲冲漠漠,二气交错。又若混沌,凝然未凿。此乃方舆之心胸,溟海之郛郭也。三代之前,其气濩落。浩浩滔天,与物回薄。灭木襄陵,无际无廓。上帝降鉴,巨人之作。乃命玄夷,授禹之机。隧山堙谷,涤源畅微。然后若金在鎔,若木在工,流精成器,夫何不通。是泽之设,允执厥中。既巽其性,遂得其正。有升有降,有动有静。
“神人”讲述了大禹治水前后,洞庭湖的不同情况。经过巨人之作,洞庭湖开始“有升有降,有动有静”。
“神人”进而解释洞庭水的“升降动静”之态:
水之性非圆非方,非柔非刚,非直非曲,非玄非黄。划象为坎,本乎羲皇。外婉而固,内健而彰。降以姤始,升以复张。其静处阴,其动随阳。六府之甲,万化之纲。式观是泽,乃知天常。若乃四序之变,九夏攸处。烘然而炎,沸然而煮。群物鸿洞,烁为隆暑。泽之作,颀然其容,若云若住,若茹若吐。灵趋怪覲,
杳不可睹。蒸之为云,散之为雨。倏忽万象,如还太古。真可嘉也。若乃秋之为神,素气清泚。肃肃翛翛,群籁四起。泽之动,黝然其姿。若挺若倚,若行若止。巽宫离离,为之腾风。苍梧崇崇,为之供云。四顾一色,黯然氤氲。其声MM,若商非商若徵非徵。东海门,一浪千里。又足畏也。言其状,则石然而骨,岸然而革。气然而荣,洚然而脉。有山而心,有洞而腹。有玉而体,有珠而目。穹鼻孤岛,呀口万谷。臂带三吴,足跬荆巫。或跂然而望,或翼然而趋。彭蠡、震泽,讵可云乎?

提到洞庭湖之水势,彭蠡、震泽,那都不值得一提了。在这样的大泽之中,水族是如何生存的呢?夏侯先生疑惑不解,“神人”做出了回答:
大道变易,或文或质。沉潜自遂,其类非一。或被甲而邅,或曳尾而圆。或秃而跋,或角而蜿。或吞而呀,或呿而牙。或心以之蟹,或目以之虾。或修臂而立,或横鹜而疾。或发于首,或髯于肘。或俨而庄,或毅而黝。彪彪玢玢,若大虚之含万汇,各循其生而合乎群者也。
夏侯先生接着发问:“一般的水族是这样的,那么神仙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神曰:“清矣静矣,丽矣至矣,邈难知矣。肇于古,古有所未达;形于今,今有所未察。非希夷合其心于自然,然后上天入地,把三根六。况水居陆处,夫何不烛。彼鞚鲤之贤,辔龙之仙,乃吾之肩也。其余海若、天吴、阳侯、神胥,龊龊而游,曾不我俦。”

海若,庄子说的东海的海神的名字。天吴,《山海经》中的水神名。阳侯,传说中楚国的大波之神。神胥,波涛之神。在与夏侯先生对话的“神人”眼里,这些神个个都谨小慎微,不和他是一类。“神人”视为同类的是“鞚鲤之贤,辔龙之仙”。传说中战国时赵人琴高,入涿水取龙子,与诸弟相约,当某日回来,到了那一天,琴高果然乘赤鲤而出。“鞚鲤之贤”显然是指仙人。“群仙常驾龙乘鹤,游戏期间。”“辔龙之仙”自然也是指得道仙人。
易经上说“王公设险”,也就是说“泽之险可以为固”,可是从历朝历代的历史来看,同样有“泽之险”,为什么会有兴有衰呢?夏侯嘉正继续提问。

神曰:“天道以顺不以逆,地道以谦不以盈。故治理之世,建仁为旌,聚心为城。而弧不暇弦,矛不暇锋,四海以之而大同。何必恃险阻,何必据要冲?若秦得百二为帝,齐得十二而王。其山为金,其水为汤。守之不义,欻然而亡。水不在大,恃之者败。水不在微,怙之者危。若汉疲于昆明,桀困于酒池,亦其类也。故黄帝张乐而兴,三苗弃义而倾。则知洞庭之波以仁不以乱,以道不以贼,惟贤者观其知而后得也。”

借洞庭之险,告诫执政者行王道,施仁义,惠民生,这才是长久之道。“神人”讲完这些道理之后,突然隐身而去,夏侯先生的《洞庭赋》也完美收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734评论 6 50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31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133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32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585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62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62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53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87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92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19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35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37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55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83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48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64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