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课第168天(20190408)
1.情绪别浪费,好好开智慧。2.感受内在空间。
定 位
今天读到一篇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很有感触。有一天,小爱迪生放学回家,将一张折叠纸条交给妈妈,说:“妈妈,老师要我将这张纸条给你,并且说只有你能看。”妈妈边看边流泪,随后,大声读给孩子听:你的孩子是个天才,这个学校对他来说太小了,没有好老师可以训练他,请你自己教吧。
爱迪生的母亲过世之后,有一天他偶然在妈妈的衣柜里看到当年老师交给他的那封折叠信。他打开,信上写着:你的孩子有智力上的缺陷,我们不能让他继续留在学校就读,他被退学了。爱迪生读信时,泪流满面。然后,他在日记上这样写道:汤玛士·爱迪生是个有智力缺陷的小孩,但他的母亲让他成为世纪的天才。
读了这则小故事,内心充满了震撼和感动,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她以她的爱和智慧点亮了一个孩子的心,而这个孩子又以他的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正如周弘老师所说的那样,教育就是在幽暗处为孩子点亮心灯。爱迪生的妈妈做了一个完美的示范,她不迷信权威,在老师认为她的孩子是个低能儿的时候,她却以行动让孩子无比坚信,他就是个天才。而现实中又有多少父母,把一个个各自领域的天才变成了一个个“笨蛋”,一个个“低能儿”,这不能不令人感到痛心。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他们的天和地,父母如何定位他们,并经由一次次强化让他们相信这样的定位,他们就会很快呈现出这样的生命状态。让孩子坚信他是天才,孩子的生命会一天比一天绽放;让孩子坚信他是笨蛋,孩子的生命会一天天枯萎;让孩子坚信他是“破罐子”,那结果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破摔。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催眠师。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只要用这个形象来催眠他,让他相信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这个愿望。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不是等到孩子做到了才选择相信,而是相信了,孩子自然会做到。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并不是想着去如何教育孩子,而应该是用心地去思考,应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定位,这才是真正考验父母智慧的核心所在!(宏光)

时 间
今天看到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人们大多数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这让我想起昨天先生的功课,参加姥爷九十寿宴,看到一些健在的长辈日益衰老,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让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感到很惊心,回顾四十多年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感觉自己白白荒废了许多大好时光。而在昨晚的家庭会议上,先生更是同我们分享了他的这一感受,慨叹人生实在是太短暂了,父辈们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他要常以此为鉴,珍借宝贵的光阴。
他的分享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就像是女儿喜欢的一首歌里的歌词,“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是啊,猝不及防中,已过不惑,时间已然悄悄地流逝。
上午,和同事一起做拍打操锻炼的时候,我想,这就是我当下的决定和选择,同先生一起认真锻炼身体,为自己的健康储备能量。同时更加积极地探索内在生命,不让今生留下遗憾!
想想曾经的自己,看看现在的自己,不由得感叹,时光真是磨练人的心性,人到中年之时,于岁月已经隔着几重山水,我才终于明白,从现在开始不留遗憾,淡然而有意义才是生命的最终归宿吧!(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