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样子,看东西思考东西到忘了时间,心中状态很好!
题目是最近自己给自己框定的学习和思考的课题,缘由很简单,前两天滴滴公众号推送了一条信息:滴滴代驾上线,我心里一惊,滴滴袭来,e代驾怎么办?进一步想,什么时候垂直项目能够独树一帜,什么时候水平平台型产品能够一统江湖?
首先谈谈我的观点,作为代驾市场占有率九成的e代驾,在细分领域有绝对的霸主地位,积累了众多的代驾司机和客户资源,并且在服务和技术能力上有深度的挖掘和积累,比如能做到平均6分钟内到达,积累了高效的算法和大数据。但这些护城河都不足够深,面对用户规模更大、更高频的应用滴滴的侵袭,未来岌岌可危。那么这个过程中会有以下这些有意思的东西:
1、e代驾面对的是车主,而滴滴打车从打车起家,无车人士占有更多的用户基础。用户群体没有完全重叠,滴滴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拓展用户,从另一个角度,e代驾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时间。
2、基于1,e代驾更适合切入到车主服务这块大蛋糕上,保养、洗车、保险、维修,成长为一个综合性的车主服务平台,然后外延到专车领域,代驾司机和代驾客户都可以是潜在的专车司机。不过涉入专车领域的时候就跟滴滴切入代驾领域一样,新领域用户重叠度低要重新花大力气拓展。这时候是现有服务能力再拓展用户的模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回头专门写写)。而滴滴呢,从用车角度可以先切入定制巴士和代驾,从用户角度可以切入驾培这个传统痼疾领域。(好像脱离了让出行更美好这个初衷?)
那么其实可以看到,e代驾从代驾切入车主服务然后涉足专车领域,滴滴从召出租到专车到代驾,都是以一个平台的身份从一个细分的领域切入,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利用平台上的用户和服务提供者资源平滑外延到其它相近的分支领域。
这时候,再谈谈垂直和平台的区别。在垂直领域,用户和行业的个性化特定需求能够被有效的满足,有利于深耕细作;而水平市场是发散的,用户需求也是各式各样,但它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高频应用。可以从三个维度分析,单价、频次、用户群规模,用户频次高的可以做垂直,比如打车、外卖;用户单价高的可以做垂直,比如买房、买车;用户群规模大(专业度高领域)的可以垂直,比如航旅纵横、飞常准、丁香园。那么其他的,就可以用平台来做,比如开锁,家政。
那么,最后呢,我发现一个规律,从某一个极小的领域杀入,形成规模后外延到更多的领域,成长为综合性的平台,比如腾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8月9日更新:
今天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上面说的这些,好像都是服务类的。突然想到,垂直电商活得都不是很好,无论是卖鞋的,卖袜子的,唯品会的品类现在也很全了。那聚美优品呢?这个真的没研究过,但有一个观点是成立的,做简单的标准品垂直电商,存活难度较大。但如果有一些特色、差异化、特别的模式,那就要另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