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的提醒下,这两天再次重读了《洋葱阅读法》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语言比较平实,读起来不费劲,特别是作者游戏化的表述,确实提高了我的阅读兴趣,下面,我将结合自己阅读感想、实践体会,谈谈自己的对快速阅读的理解。毕竟,后期我也要通过快速阅读,快速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
一、为什么快速阅读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不同于电脑横行的那个阶段,手机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时时刻刻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慢慢的,在移动互联网的熏陶下,我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比如缺乏耐心,这是抖音帮我们养成。比如渴望互动,这是微信等即时聊天工作帮我们养成的。比如热衷娱乐,这是手机游戏、快手等APP帮我们养成的。面对越来越多的坏习惯,我不能一味的抵制,我必须要学会适应。
为了避免坏习惯对阅读的干扰,我打算适应时代,在阅读上追求快而精。很显然,我这几天重点学习的快速阅读,符合我的要求。因为足够快,所以让我还没有腻烦的时候,就完成了阅读任务。
阅读是一个慢习惯,除了增加即时反馈效果,让这个慢行为持续进行。另一个办法就是让阅读也变成快行为,快快产生成效。根据我的经验,阅读的最快成效有三个,一是读完,书读完是最好的即时反馈。二是会复述,当我能复述书中的主要意思的时候,我的多巴胺就会增多,因为复述成功意味着我已经高质量完成阅读任务。三是指导实践后的反馈,如果实践的成果来的快点,从实践中我也能感受到阅读的成效。
我既然能说出这么多好处,我就应该在快速阅读上多联系、多总结,在实践中完成自己的阅读”闪电战“训练。
二、如果快速阅读
1.坚持问题导向,无论是阅读、还是专题培训,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我读书喜欢带着问题读,因为这有利于提高我的专注度。读之前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它主要讲什么,从几个方面讲的,我能用到什么知识。当我带着问题读书的时候后,我的专注度也会增加。
2.快速掌握要点。每个人都渴望通过最少的文字掌握最多、最核心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个过程,我的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阅读序言、目录、后记,因为这里面肯定有概述全文重点的地方。二是阅读别人的书评,这个方法效果也比较好,但是关键信息来的太快,也弱化对自己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强度。三是阅读书中小结,有些作者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他说的内容,经常会举一堆例子证明自己的理论,这部分,我们平时可以不用理会,关键有些作者喜欢在章节的最后,小结一下,这部分就是要点的重要来源。
3.掌握基本概念,很多书里面的重要概念、关键概念,实际上是作者解决一类事情的模式,是全书的精华。为了避免概念泛滥,重点不突出,我赞成作者关于只找9个概念的建议。因为往往最关键的概念支撑了全书的大部分论点。况且,我们的记忆能力有限,用最少的文字掌握最多的要点,也是快速阅读的优势。
4.尝试用图形表示,我读书的时候也有这种体会。文字阅读多了之后,人比较烦躁,因为每时每刻都在筛选重点。如果能用标注、图示等方式强化要点,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烦躁就会少点,记忆的压力也会小点。所以作者建议,在制作9个基本概念的时候,可以多用图示法表示,先说概念定义,然后再用图形表示概念核心要素、内外部关联。
5.找出行动点,这个方法和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只不过通过赵周的三个便签法,让这个过程更加模式化,利于快速掌握要点,利于快速推进。
三、抓在日常
1.加强日常训练,我最近再考虑是否需要通过每日读一本书的方式,强化快速阅读的训练。不过考虑到自己工作的性质,平时已经有大量的文字要阅读了,所以我打算采取以干促练的方式进行,比如通过阅读文件、杂志、经验材料等方式练习。在阅读杂志和文件的时候,我可以通过阅读一级标题,了解基本框架,对照句号拆分,了解内部关系等,找到资料的行动点,在推动工作中训练。
2.用好翻转课堂,我很清楚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给他人,我要把洋葱阅读法的重点通过授课的方式教给家人、同事,通过反复教、主动接受提问等方式,加强自己对洋葱阅读法的理解。
3.用好卡片笔记,虽然书是一本本读,但是知识体系却要整体建设,我在实践快速阅读的时候,还要训练好卡片笔记法,通过快速阅读完成素材的快速收集,然后用卡片笔记做好分类管理,确保平时收集有序,用时调取迅速。
四、综述
坚持问题导向阅读,用好概述性文字,找准关键知识,建立以实践为目的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我对快速阅读的基本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