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烧寒衣

父母在世时,对“十月一,烧寒衣”根本就没有印象和感觉。因为,那时,父母也不去烧所谓的寒衣。

原因主要是因为,“WG”时期,“破四旧立四新”,把我家的祖父都平掉了,根本就不知道爷爷奶奶的坟地的具体位置,怎么去上坟?如何去烧寒衣?

在我的印象中,只知道爷爷和奶奶坟地的大概位置,具体的方位就不知道了。

父亲在三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在七岁时,奶奶也走了,对于还是孩子的父亲来说,安葬老人的地方肯定没有深刻印象。再加之那时的“平坟运动”,从此,就没有了爷爷和奶奶的坟墓地标了。

父亲在五年前去世后,每年的“阴历十月一”,都是两个妹妹张罗着去给父亲“送寒衣”。母亲在三年前也随父亲走了,仍然由两个妹妹去“烧寒衣”,因为两个姐姐年龄大了,有时候去,有时候就不去了。

今年是我第一次和大妹、二姐,还有老伴给父母去送“寒衣”。点上大妹买的纸做的各种御寒衣物和大量的冥币,并把墓碑认真地擦拭了一遍,以表示对父母大人的怀念,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并把我们抚养成人。

关于“十月一,烧寒衣”这个习俗,应该是来源于儒家的“孝道”文化。在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就是孝道的一种具体体现。

在我们当地,农历的十月一这一天,或者在十月一以前的任何一个农历逢单日,家里人都要给逝去的父母烧一些冬装,给亲人们送一些御寒的衣物,这种习俗深刻地表现出,生者对亡者的哀思和崇敬!

在我国民间,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农历十月一)是三大“鬼节”。

寒衣节的习俗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据《礼记·月令》记载,十月为立冬节,天子会率领文武百官,去往北郊迎冬;返回后会奖赏为国捐躯的英灵,并抚恤他们的家人。

对于逝去的人进行赏赐,无外乎就是烧些衣物和冥币,毕竟天已放冷,也莫凉了异世的英魂和亲人。

这一习俗在宋代相关人文风俗的文献里均有记载。在一些地区,十月初一还有祭新坟的习俗,因为这是逝去的亲人在阴间过的第一个冬天,于是便把“冥衣靴鞋席帽衣缎”等,烧给逝去的人。

关于寒衣在哪里烧,许多地区风俗习惯不同,有的是讲究去往坟茔,有的是在自家门前,或者是在那个村外的十字路口。

在我们当地,是选择在坟头去烧,因为是烧过冬用的“寒衣”,一般以女儿为主,儿子为辅。

所以,在父母去世的这几年,总是由两个妹妹张罗着,在村里的庙会上,买上各种纸做的御寒衣物,再约上二姐去给父母“送寒衣”。

因为大姐年龄大了,走路不方便,一般很少去。我有时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回家,总是由妹妹她们来尽这份孝心,从父亲去世到现在,从未忘记过。

令人感到无奈的是,自父母去世后,农村的家就无人居住了,每年妹妹她们去给父母“送寒衣”时,总是直接去坟地,不再回生她们养她们的那个家了,送我寒衣,她们便各自回家。

这正应了那句话:“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连最小的妹妹也快六十岁了,更不用说已经七十多岁的大姐了。

令人欣慰的是,每年的寒衣节,父母坟前总会有人跪拜和烧纸,这是一种怀念父母恩德、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这些优良习俗的保留,永远都是对人心的教化,也是良好家风的传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俗话说“十月一,烧寒衣",不错的,每年的阴历十月初一,是我们豫西一带传统的冬季祭祀先人节日。每到这个日子,家家户户...
    强哥的诗文阅读 1,147评论 0 0
  • 昨天是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称为“寒衣节”,它与“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的“鬼节”,俗话说:“十月...
    故乡的云_1d26阅读 159评论 0 0
  • 农历十月初一,天气寒凉,气温渐低,家人要去上坟烧纸,给逝去的亲人送御寒的衣服,叫“送寒衣”。 01 十月一早上天蒙...
    一抹山色远阅读 976评论 3 10
  • “十月一,送寒衣”,是晋南农村沿河一带的一个民俗。农历十月初一,是传说中的鬼节,人们要到去世的父母的坟头烧...
    林智宏阅读 1,521评论 1 1
  • 又到十月一了,这一天我不会忘记去送寒衣的。 老奶奶、老妈妈们提前几天就在菜市场、公交车站以及人多的路口摆摊卖寒衣了...
    信贷评审人阅读 689评论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