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SKII“剩女”话题视频《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引爆圈内互喷大战。
今天不就孰是孰非进行深度思考,主推一干货,嘉道信息(公众号:WebInsight)针对此话题“用数据说的真话”,原文见下:
这个分析源于再之前校友群内的一场讨论,做数据分析的学弟突发灵感说个么我用数据跑一下吧,第二天他效率奇高的把分析结果扔在群里之时,又引起一阵哗然。此外,借着这一话题又和导师进行了短暂但又深刻的对话,她用几十年和跨国企业品牌建设密切合作的经验和感知,也给了一些结论,我觉得非常有启发。
之所以我觉得这个短小精悍的调研非常棒,是因为在当前浮躁的营销圈子中,有人能够踏下心来用数据说话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前运用online数据(行为数据、语言数据)做的任何调研都会有些许瑕疵(无论是样本本身、抽样、分析过程、结论的下笔等等)是在所难免的,这也让我尝试理解为什么腾讯拥有最全的社交数据但企鹅智库发布的很多报告都是用传统调研问卷的形式产出(没有批判任何机构的意思)。
此外,沿着这一数据评估往前走一步,我觉得可以有两个假设再进行深度验证:
【假设一:舆论认为SKII这条片子为了赢得声量,把最宝贵的多年积累的老客户伤害了,是非常得不偿失的】所以可以在调研第一步先筛选是否为SKII用户,是的话,验证对这条片子的看法、看后对SKII产品本身的认知是朝正面还是负面走、未来是否会继续购买、是否会分享视频或分享产品给到周边朋友。结论也许是“打脸”的。
【假设二:舆论认为,这条片子受到“专业人士”(指广告公司、marketing等圈内人)的广泛诟病,但消费者大多呈正面态度】我也本身非常好奇这一点,感觉在“喷”的都是圈内人,一般消费者对这个视频的好感度是不错的,所以可以选取一批营销人再深入调研一下,为什么他们觉得这个片子不好?那他们认为什么样的是好的?给未来类似这种品牌出街concept一些建议?哪些是“高压线”不能碰、哪些是广泛认为“美好的”东西(比如读书时经常提及的多芬beauty case,几乎没有批评的声音)
正像我和博导讨论时表示的,就我个人而言是非常喜欢这条片子的,但是假设说,我是SKII品牌经理的话,我对是否产出这一片子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很可能我不会让它出来),因为“输不起”。SKII本身是一个经历坎坷的品牌,特别是在宝洁当前母品牌也面临一些现实的(市占率连年下跌)及舆论的(如前两天广泛传播的《宝洁的错误》诸如此类),作为品牌的leader我崇尚稳健打法。
以前宝洁做这样一条片子,大家都会捧着顺着说“他们的市场团队一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既然做了,一定有他的道理,不知道别乱讲”,但是现在大家认为宝洁本身卖的不够好了(就像市场决策用“数据说话”一样,品牌江湖地位也许也是同样“数据说话”),所以,圈子里颇有一股“墙倒众人推”的意味,到处看衰。正像前两天一篇热文表达的:这是时代的选择、历史大潮滚滚向前的自然规律,营销上的逆转也只是一个小浪花,无法挽回..
或许,赌一把,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