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英,户口上了,户口上了!"养父拿着户口本兴高采烈的喊着养母的名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养母高兴的对着怀中的唐卿说:"卿卿,你有户口了,以后可以上学了。"
哥哥姐姐们也都特别高兴,家里添了一个玩伴儿,就这样,养父办完这件大事后离开老家去忙他的事业,母亲在家带着兄弟姐妹三个,哥哥大唐卿六岁,姐姐大唐卿四岁,哥哥已经上小学了,那时候是从育红班开始读的。
相当于现在学前班的大班,那时候上学年龄也都晚,哥哥算是早的了,姐姐还在家里受着家庭教育(也就是跑着玩闹了…)
养母细心的照顾着年幼的唐卿,唐卿那时才一岁七个月,老家条件有限,由于小时候唐卿都是在省城生活,吃的喝的条件都比现在好很多,老家想买都没地方买,可能小时候营养比较好,导致条件差了点身体也开始出现些问题,一些幼儿常见的大病小情也开始慢慢来了,当然由于养母的悉心照料,也都化险为夷。
"妈妈,妈妈,我弟弟在吃羊屎蛋,"姐姐跑着招呼着妈妈,告诉妈妈唐卿在调皮捣蛋,养母"哈哈"笑了一声说:"你不会抢过来扔了啊,"(幼儿时都会干一些哭笑不得的事,哈哈。)
养母找到唐卿的时候,由于味道着实难闻,唐卿正在"喝哈唔呸",养母赶紧带他回家喝水漱口,还讨笑道:"好不好吃,那是羊的便便,傻孩子"唐卿漱好口冲着养母做了个鬼脸笑着跑去玩了。
姐姐对唐卿特别好,虽然姐姐那时也才四岁多,但是却出奇的懂事,什么好吃的都给唐卿先吃,有时还会因为哥哥跟弟弟抢吃的,跟哥哥吵架,自然姐姐就成了唐卿的"保护伞",一般小孩儿先学会的都是叫"爸爸,妈妈"而唐卿先学会的是叫"姐姐"也许这就是亲情吧,姐姐平时喜欢逗唐卿玩儿,养母平时也是教着唐卿先叫的"姐姐。"
哥哥就不一样了,跟唐卿抢吃的喝的玩的,每次都把唐卿逗哭,当然也少不了挨养母的巴掌,男孩跟女孩的差别确实挺大的,那个年代没什么好玩儿的东西,能玩儿的就是养父给他们做的木质刀啊,木质枪,拿着自己配音"biubiubiu"的玩的不亦乐乎……
转眼间唐卿两岁生日到了(生日定的是把唐卿接回家的那天),腊月初四,养父也从外面回来了,招呼着养母:"燕英,过来把钱放好"。
"多少钱啊,家里还有钱,怎么不存起来啊"养母说到:
"存了一部分,这些留着你们用"说罢开始解腰带(那个年代特别流行的滚珠腰带),一捆一万,一共五捆,把钱放在床上嘱咐养母放好。(为什么用腰带捆着呢?因为那个年代车上的小偷特别多,这样比较安全。)
姐姐看到这么多钱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啊,喊着说:"弟弟过生日,买点好吃的吧。"
哥哥则说:"给我点钱…"(喏,这就是区别,哈哈。)
"好,好,好,一会我去集上买点肉,中午杀只鸡"(那时候农村还买不到蛋糕)养母说着顺手扔给哥哥两毛钱就去赶集了。
中午吃完饭一家人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养父在火堆旁忙活着给唐卿做学步车,唐卿刚刚两岁,刚刚会走,怕摔着了,惬意且祥和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腊月二十六的早上,养母起来做饭,养父起的晚,当养父起来时,准备叫唐卿起床时,却看到唐卿满脸通红,还一脑袋汗,吓坏了,赶紧叫养母:"燕英,唐卿发烧了,特别热,脸通红。"
养母闻声跑来,摸了摸额头,吓的赶紧给唐卿穿衣服,可是当看到唐卿身体的时候,吓的直突突,哭喊着对养父说:"这孩子出水痘了啊,我的老天爷,这可怎么办,赶快,赶快去叫医生来吧。"
"来,来,来不及了,人家不知道起没起床呢,赶紧给孩子穿衣服,把孩子带,带,带过去吧"养父看到这种情况也吓得说话磕磕巴巴的!
"Duang,Duang,Duang,旭哥,旭哥,起来没有"养父敲打着村医家的门喊着,村医拖拉着拖鞋披着军大衣赶快跑过来开门,看到养父母怀中的我说:"这是怎么了,发烧了吗?脸怎么红这样"
"不是发烧,身上起水痘了"(当时的医疗水平,水痘对于儿童有时候是致命的),快点给看看吧,养母慌张着讲到。
"快,快,放床上吧"村医拿着听诊器听了听,看了看眼睛跟身体,赶紧准备了针剂,打了一针屁股针,开始挂水,养父母就这样陪着唐卿输了一上午的液,到中午输完液脸色好点了,但是身上的水痘却在加多,村医给包了点药,嘱咐了一下,养父母带着唐卿回到了家。
回家后,哥哥姐姐看到唐卿身上的水痘吓得不知所以,不敢靠近,爸妈也不让靠近,说是会传染。
第二天,病情还是没有好转,又带唐卿来到村医那,村医看了看说"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暂时只能先靠这些药试试了,由于是春节期间,也没用车辆去市里,养父母也没办法,那个时候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天冷路滑而且还远,也不能选择就此前行!
第二天晚上开始,唐卿开始不吃不喝不哭不闹,除了呼吸,就再也没有了任何其他体征,这把养父母急坏了"这咋办啊,我的老天爷,让孩子快点好吧"养母踱步来回转着祈求道!
"没办法啊,村医也怕出事,也不敢给看了,再熬熬看吧,不行明天我去其他村里问问看看有没有办法"养父安慰着养母说道:
第三天养父骑着自行车跑了一上午,中午回到家就听养母在屋里嘀嘀咕咕的念叨着什么,养父进屋看到养母含着泪在对着家里供的菩萨祈求唐卿早点脱离病痛,"好了,别伤心了,会好的,我问了,这是脱敏期,吃着药没事的"养父安慰着养母搀起她来到唐卿旁边,唐卿依然是那个状态,养父母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眼前的唐卿就跟个死人似的躺着,除了还有呼吸。
"燕英,孩儿睁开眼了,快点来"第四天早晨,养父激动的呼喊着养父,养母听到唐卿醒了,锅上的饭菜也不管了,急急忙忙跑着来到床前,看着眨巴着眼的唐卿,泪水哗一下下来了,唐卿看到养母哭了,虚弱的喊了声:"妈妈,爸爸,渴。"
养母赶紧给唐卿端水喝,询问着唐卿:"卿卿,饿不饿,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
"不,渴"唐卿喝了一小口水,喘了口气回答着养母。
"先让他喝点水,缓一缓,一会带他去旭哥那看看再说吧"养父拍了拍养母的肩膀说道:
到村医那,村医看了看说:"已经过了危险期,我再给你包点药,回去按时吃,过几天就好了,这两天别吃硬的东西,流食,多补充点营养。"
就这样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差不多一个星期后,唐卿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也算是一道坎儿吧,如果没有坚持下来,也许唐卿就没有了以后,好事总会发生在下一个转弯处。如果好的结局还没有来,我们在结局到达之前可以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