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菱是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与丈夫志明是大学同学,后来一起去美国大学留学,回国后两人顺理成章结婚。若菱是一家外企的高管,丈夫志明则是任教于清华大学,职称是正教授。若菱的性格想法比较偏激,负面情绪也多,这跟她从小家庭教育有关联,因为若菱妈妈。不温暖的儿时家庭记忆使得若菱一点不痛快就要抱怨就要与志明吵架,而且她婚后多年未育,这也使得她不受婆婆的喜爱。
“活着好累!”这是若菱与志明再一次吵架夺门而出后蹦出来的想法,在哀怨之时误入了山里,遇到了一个老人,接着在与老人一次又一次的谈话后,若菱通过自我回观,重新面对生活,最后从逆境中走出来,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老人与若菱的对话:
1.你是谁?
事实是,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2.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爱、喜悦、和平。
(1)是喜悦,不是快乐。因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2)这里的爱,指的是真正的爱,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
3.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
(1)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我们的真我。还有,我们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会影响别人和我们之间的互动!(角色扮演,身份认同)
(2)我们人的心理机制:真我−爱喜悦和平→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真我是被团团包围起来的)
(3)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但人类还是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4)爱喜悦和平是我们曾经拥有的,甚至是我们的本质,所以我们才如此热切地追寻它们。
(5)你不是你的工作,不是你的表现,不是你的成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要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4.这个世界的实相究竟是什么?
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
5.什么是吸引力法则?
(1)在一个房间里放满了不同频率的音叉,如果振动其中一个音叉,另外一个和它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也会被引动。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们,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一个人老是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
(2)一个人的能量,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对他周遭的人、事、物都会造成影响。同时,它也显现出现代人最大的问题−能量的争夺。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们的同胞—其他的人,争夺能量。
(3)现代社会像个杀戮战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夺取别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权力凌驾于他人之上,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4)每个人的能量振动频率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和你振动频率相近的人,就是那些你看得比较顺眼的人。你的思想、情感都带着一定的能量振动,所以会吸引和它们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事、物。
6.意识跟潜意识
(1)卡尔·荣格,肯恩·威尔伯,《我们懂个X》《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2)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3)我们的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元的信息,但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两千位元的信息。所以,我们会选择性地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至于如何选择,就是受到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人每天环顾四周,看见的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大脑会自动除掉。(头脑会看到它想要看到的东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信息。无关乎外在的条件、事实是什么!)
(5)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那么你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生成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应器所接收。久而久之,感应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这时我们的生理需要会促使我们做出种种行为,放射种种能量的波动的频率,让能够产生这种胜肽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7.“马拉马车图”—代表人生
(1)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有些人命好,六轮大车;有些人命不佳,驾着两个轮子的小车要混一生。而这路程,就是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径,而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
(2)马就是我们的表意识,马车夫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就是我们的真我。
(3)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才能离真我越来越近。潜意识里有一个被制定好的自动化程序,要把它带到意识层面来,让意识之光为你破解生命中对你已经没有用处的一些人生模式。4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人生模式。
8.潜意识里是什么样的模式在以自动化程序的形式运作?
(1)梦是潜意识通往意识的桥梁。梦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鼓励,还可能把你做梦当时白天生活的一些心态整理出来给你看。梦还有示警、指引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让你宣泄情绪或展现出被你自己压抑的人格特质。
(2)一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事件。要去做一件事,但是临出发前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不太想去做。
(3)一些一再出现的生活模式。比如说不管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互动方式,那也是潜意识在主宰你的命运。
(4)还有当你说漏嘴,不经意说出或做出来的一些事,虽然与本意不相同,但可能就是你潜意识里真正的想法。
9.身体是怎么构成我们与真我之间的障碍的?
(1)在人还是胚胎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当中,你的感觉和周围的东西都是合一的。然而出生后,在现实的冲击下,我们产生了幻觉,误以为我和我的身体与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为了寻找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因为小我是如此地虚幻、脆弱,所以它需要更多的抓取、获得,才能延续它脆弱的生命。
(2)而且去除不了这层身体的障碍,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
10.去除不了,那怎样找回与身体的联结?
(1)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信息。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
(2)身体是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要倾听身体的信息,跟身体联结。而为了把这条路修直、修正,我们必须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3)最佳的方式是静坐冥想。瑜伽。健走。反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留意自己的身体。
11.多少罪恶是假爱之名?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1)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读书,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小我带来光荣,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2)夫妻之间,也要扪心自问:你真正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对方的人生,或更多的是为了自己?
对于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力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紧张。
(3)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方说:你一定得听我的……),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够接受。也可以自己以身作则,努力、尽心去做,让对方看到效果,感到好奇,然后他可能会愿意听听看你这么做的理由,同时,他也许会试着做一些你在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强加这些观念在他身上,他的小我第一件会做的事就是反抗。
(4)记住,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放下小我的执着心。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比如小孩要出门,你提醒他好多注意事项,那这时要看你出发点,你的本意是出于关心,所以把提醒孩子当成是一种爱的表达,还是出于恐惧把担心投射在孩子身上,给他很多压力。
(5)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12.来自《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欲望来来去去,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
13.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1)情绪都是一种能量,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有。
(2)当小孩有负面情绪时,大人不是想要帮助他立刻消除,而是否定他的情绪,要不然就是打压。无论采取以上任何一种策略,他的情绪从来没有被认可、被接受过,所以,它们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因此,在情绪上,要给孩子无限的接纳、支持和认同,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后就会学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像抽烟喝酒等。(不过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例如:小孩要饭前吃糖,不给他就在地上打滚。这时候,你把他抱起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那个糖很好吃,妈妈也想吃,但是现在要吃饭了,吃完饭后,妈妈和你一起吃’。如果他继续哭闹,你可以说‘哦,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气、好伤心哦,我让你摸摸它,跟它拉个勾勾,说好吃完饭就吃它,好不好’这样孩子的情绪可以充分地被理解,而且他也可以自由地发泄情绪。
(3)当负面情绪出现时,看见了它,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种情绪了,我要放下它的需要。还可以试着问自己,我可不可以允许它的存在?当回答可以时,你的内在就有一股力量升起,你就不会那么害怕、排斥让你痛苦的情绪了。
(4)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不同的功课要学,那些给我痛苦情绪的人只是来帮助我的,给我功课做而已。
14.如何超越自己的情绪,从而因此而成长?
(1)痛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另一种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是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力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生长的契机。
(2)臣服。不是对人臣服,是对事情臣服,对本然,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因为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3)臣服过后,接下来,你就要自己做出选择。对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你还是可以尽力去做,力挽狂澜。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不带负面情绪去做这些事,会比带着情绪去做好得多。
(4)生活留给我这样一个巨大的创伤,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
(5)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6)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儿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15.如何检视我们思想的真实性?
(1)我们总是习惯对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让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每天我们放了多少负面的思想在自己的脑袋中,还反复思考、琢磨它们。
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比如,有勇敢就会有懦弱。我们总是把勇敢展现出来,懦弱就被否定和压抑,凡是不被允许的那些特质,虽然被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里,但是它们是一种能量,不会因为你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消失了。它们会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里,它们不时会浮上台面,给我们造成困扰。(拼命工作、酗酒、抽烟等等都是逃避的策略。)
(2)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因为你如果去看你的思想时,你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很少是当下这一刻的关注。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3)只有当你自己愿意进去探索,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摊在阳光下接受疗愈,或是把光带到洞中,疗愈才会发生。
(4)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5)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
(6)『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A永远是中立的,因为同学的A,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例如,我婆婆看到我时脸色不好(A),我觉得她讨厌我(B),我很难过(C)。但是或者我认为她身体不舒服(B),那我还会格外心疼她(C)。
(7)我们每个负面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因为情绪是身体被我们思想刺激之后而产生的反应。每当负面情绪产生,首先要检视自己负面情绪后面的思想,多半都是不能成立的。
16.什么是“投射”?
(1)当你对某一类人或是它们的行为,特别有意见、特别看不顺眼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其实,他们的那些缺点你都有,只是不承认罢了。
(2)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17.什么可以带来喜悦?
(1)首先,人的自我觉察就会带来觉知之光。其次,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
(2)安排一个散心的旅程,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它那个最接近我们真我的振动频率。
(3)定静。定静是对治我们纷乱思想和负面情绪的最有效的工具。在冥想时,我们的身体如如不动,情绪、思想都在严密的监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暂的相聚。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现那些特质:爱、喜悦、和平。
(4)然后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看到让你喜悦的东西,它们是无所不在的。
17.破解“身份认同”。
(1)我们的事业、家庭、成就,都不是真正的我,而我却如此地认同于它们,认为我‘拥有’它们,可是老天爷可以在一瞬间,把它们席卷一空。
(2)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18.如何“心想事成”?
(1)所谓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2)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3)不仅仅在思想层面,你必须打心眼儿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让自己随时随地都处在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视觉的观望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练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愈清楚愈好。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在召唤它想要的东西……
(4)我们的大脑,分不清此刻它体会到的东西是我们当时实际经历到的,还是我们想象出来或是记忆中的东西。它只是接受到了你振动的频率,然后用和它相配的事物做出响应。
(5)最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用视觉地观想和自己的感受所发出的振动频率是最强的。
(6)外在的努力还是很重要的。虽然这个一个内在的旅程和工作,但是我们不能整日在家做白日梦、游手好闲,期待事情会从天上降临。你的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你想要有收获,就非得付出努力不可。
(7)你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定义清楚,这样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要言行一致,不要说的、想的是一回事,做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8)感恩。在你想要的事情还没有成就的时候,就去感恩、感谢,宇宙就不得不给你了。
19.对未来的思考。
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20.对于婚姻的思考。
(1)其实没有所谓的‘有一个人,在此生等着你,要和你完成你们累世的盟约’。我们的人生,在适当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人出现,提供你灵魂需要学习的课题,甚至帮助你完成这个课题。不再寂寞和痛苦了。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和成长。
(2)不要期待一个人会出现在你的圣母中,满足你所有的心理需求,从此你就不再寂寞了。没有这回事。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这两种都可以说是灵魂伴侣。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们惊鸿一瞥那个一直都在的深层的自己,如此的熟悉又陌生。让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源头越来越近,人生从此变得富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