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话题想与朋友们“我们并不能感觉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之上。但是一只井底之蛙在它的世界里确实处于平均水平以上又如何呢?”---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我们经常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通常是以己之长比其之短。如果自己身处水平比较高端的群体之中,这种比较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自己周边的环境本就很差劲,那岂不只是在矬子里面挑高个?自己给自己些许安慰罢了。
在比较公平的比较中,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看到些许不足,进而会因为别人的好自己的差而产生了焦虑感。
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明明也可以通过努力得到,但却因为自己的原因最终没有得到,却被别人超越了很远。
在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我有一个朋友,上学时成绩不如我,工作后的发展也不如我,但他塌下心来,历经三年,虽然期间多次考试失败,但最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国航天局,社会地位为之逆转,一家三口变为北京户口。但原本沾沾自喜的自己依旧在这个出生的小城市过日子。
我的确感到了压力,更多的是焦虑。他的成绩本是我经过三年学习也可以得到的,但最终因为自己不求上进,没有得到这些机会,而他却收获了持续成长结出的果实。
上学阶段,我认为成绩不好就是落后,因为这就是差生和落后生的判断标准;工作后我认为不被领导重视、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就算落后。但现在我认为人生的选择可以有很多,可以追求健康,可以追求升职,可以追求事业,可以追求教育下一代,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定义成功的标准,但我认为落后是有唯一的标准的,就是停止成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开始放松自己、放弃成长,那就是马拉松比赛中选择退出的那一个。
在网络上见到了一段留言,很有共鸣,他是这样说的:现在我感觉自己的焦虑感略微减轻了,因为我开始笃信,只要我思维清晰、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和既有的路线不断努力,一定可以越来越好。
我原来也会觉得焦虑,但是现在每天把关注点放在能力积累上,放在每天一点点的进步上,就会发现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学的知识太多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焦虑,唯一让自己感到焦虑的只是自己学的太慢了。
最近我发现自己开始出现细微的改变,全部源于开始写作。虽然之前也看过很多的书,看过很多的文章,在看的那瞬间也有很多的感悟,但是最后并没有发生真切的改变。
我原来每天会用大量的时间去看自己的理财成果,就是看自己的投资收益,也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刷朋友圈以及看自己发表的文章点赞数、留言数。现在理解到不停的看收益,相当于在过去的资金上又追加了现在的注意力,对于不停的看已经发表的文章的点赞数和留言数,其实是在操别人的心,对自己的成长并没有太多的帮助,这段时间还不如多写文章对自己的帮助更大。
之前看彪悍一只猫的文章,他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他在开始写作之前,一直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就是他开始坚持写作,将头脑中的概念原原本本地在纸上呈现出来之后,他才发觉其实并不像当初认为的那样了解自己。
我们头脑中的很多根本观念,其实并非是自己理性思考的结果,甚至这些观念根本就是无意识的结果,甚至只是我们的生理反应。
所以,正确的观念有多重要,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