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老师带我们做“情绪识别练习”。
这些情绪分别是:愤怒,痛苦,焦虑,逃避,恐惧,悲伤,愧疚,嫉妒,后悔,失望。一天一个主题,大家需要用图片和VAK来描述,然后感受这份情绪背后的积极意图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人,感受完这份情绪、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很有价值的练习。
但是我没参加。之前我没有找到原因,只是觉得下笔之前已经有很多相关的往事涌来,那种体验还是很真切,我以为仅仅是因为“不想再体验”而放弃了练习。
今天我才意识到,功劳是因为长期书写情绪日记的习惯。
我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写日记了,高中开始写比较私密的日记,这个习惯一直贯穿于我的整个大学、工作时间,一直到前年。2013年才开始用电脑书写,之前的日记都是手写。手写那个感觉特别好,后来因为想要更多的编辑功能,转战电脑。这两年情绪比较稳定,几乎不太需要通过写日记来整理情绪了,慢慢通过公开的书写、分享一些稍有价值的思绪。
在以往的私密日记,也就是情绪日记里,我是通过自由书写来直面情绪和整理思绪的,因此对那些刺激性事件的定性和价值,里三层外三层都已经挖掘过,并且将成果带入之后的生活中。也就是说,都已经沉淀并应用过,所以,我不想再去重复这些体验、观察、反思的过程。相比之下,现在的情绪练习比较像命题作文,来得比较刻意。平时那些在情绪中写下的文字更加流动,并且在那个当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长期下来,我对自己的情绪已经变得非常敏锐,心动念起之时就已觉察,基本可以掌控在感觉的程度,就可以知道并尽量照顾到。
我想起曾经看到有些人说,写日记都写痛苦的事情,以后有什么价值呢,要记录那些开心的事情啊、感恩的事情啊,这样以后再看才是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
我个人感觉这两方面并不矛盾:站在那个当下,书写痛苦是有价值的,因为痛苦促进深度思考,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开心的、感恩的内容,是给人一种富足感,这种富足感也很重要,但来源也是千千万万的,不一定是书写。
总之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发现需要面对情绪、提高对自己内心的觉察力,请开始自由书写你的私密日记吧。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人生的状态会稳定很多,更加从容、更加淡定,而不是如同惊弓之鸟,怕未来的挑战、怕别人的评价、怕自己的失职等等。
加油啊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