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想只要随便努努力好好写写代码,就能成为明天的比尔盖茨?
你是不是琢磨要再早生个20年拿到互联网的头等舱,就可以稳稳躺赢PONY马?
你是不是觉得97年的关晓彤有什么了不起,有舞台你也是个TOP STAR?
从小老师说“爱拼才会赢”、“努力就会成功”,你贴到床头当座右铭。
但你想过吗?为什么你现在还只能在梦里才能有个成功者握手的机会?你只能仰望明星,然后酸得一比“有什么了不起!”
OK,我想说,年轻人,你很傻很天真,你对成功的本质一无所知。
(一)
比尔盖茨的成功看似草根,但是他能告诉你吗?
他父亲是Preston Gates & Ellis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旗下也就1800名律师,全美也就排名前十大;他的妈妈,也就是个IBM的董事;他厉害一点的外祖父叫J.W.麦克斯韦尔,也就不过当了国家银行行长;
普通家庭出身的PONY马,他肯定不会说自己爸爸曾历任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务局副局长,深圳市航运总经理,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
他肯定不会说自己和李嘉诚关系亲厚,业务往来,不然为什么偏偏李泽楷独具慧眼,注资一个投资圈闪躲的新项目,让大鹅厂终能起死回生走向辉煌?
命好的关晓彤4岁出道,05年就演陈凯歌执导的奇幻动作片《无极》,合作过大半个演艺圈。她不会告诉你,爷爷是北京琴书的创始人,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跟老舍、六小龄童的爸爸六龄童都是很好的朋友;爸爸也是北京琴书泰斗,各种影视剧客串。
有个故事你一定听过:
你现在是不是看到,原来你对命运的力量一无所知。
北京高考理科最高分曾说过一句大实话,自己的成功和家庭又很大的关系,家庭资源决定最终你的起点和终点。
据调查显示,2007年到2018年全国高考高分生的父母职业统计,90%从事教师、公务员、工程师、医生、金融人士、律师等职业,只有10%的父母是农民或工人,这个占比甚至会更少。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是北京最牛国际学校的牛娃,10岁不到,会说4国语言,法、日、英和西班牙,众人羡慕齐夸孩子棒,爸爸却很无奈的说,家里不是艺术世家,只能另辟蹊径,根据家庭资源给孩子怼出一个未来。
他是做国际贸易的,接触各语种老外,所以孩子只能在语言能力上赢别人一程。
谁都想赢,谁不努力?“寒门再难出贵子”就是当今社会的实情,孩子们的命运终究要归咎于原生家庭的那条起跑线上。坐飞机和用腿行走,这能是一个速度吗?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勤奋,比你勤奋的人,比你还有资源,你还觉得自己的努力就是成功的全部吗?
(二)
BBC很有耐心,追着14个孩子拍了49年,每隔7年出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
他们选了7个人生的成长点,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以及五十六岁。
形式很简单,就是访谈对话。
里面的孩子各色都有,有的来自孤儿院,生下来就没有父母,有的是精英阶层的小孩,每天过着富裕的生活。
所以这部漫长的纪录片也是隔几年才会更新播出。(有耐心追看的人也是奇葩,但BBC纪录片之所以牛逼,就是因为他们想拍就拍,不管你看还是不看。)
看过这部纪录片,你会对人生产生无力感,命运就是如此,可能从你一生下来就已经注定。
纪录片一开始,富二代三兄弟就霸气外漏。他们读私立学校,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规律的作息,读《金融报》、《观察家》、《泰晤士报》,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所中学,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
工薪三姐妹则自由了许多。这三个女孩在伦敦的同一所小学上学,上上兴趣班。姐妹会凑在一起谈论喜欢的男孩,兴高采烈地讨论以后要生几个孩子。
穷人区贫民窟长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还有人希望能够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后来呢,大部分的人都是沿着生活的起跑线走下去,富二代成了律师、电视制作人,家庭幸福,贫民窟的孩子遭遇生活的窘迫,随意辍学靠政府救济金生活。
家庭的财富不单纯只金钱上的满足,更多是认知层面的差异。成功而富裕的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都是竭尽全力的,因为他们知道“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是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三)
前一段时间有一本特别火的书,叫《我是个妈,我需要铂金包》。
作者是一个耶鲁人类学博士,我们眼中的人生赢家。但是当她开始追逐教育的时候,误入纽约曼哈顿的上东区,感受了一下比你有钱还比你拼的富豪世界:
专职司机接送、保姆陪同护送、假期搭乘直升机到汉普顿海滩度假。
两岁,要上“正确”的音乐课程。
三岁,需要请家教,准备迎接幼儿园严格的入学考与面试。
四岁,不会玩游戏的孩子需要请专门的游戏顾问。
托儿所放学后,这些孩子们将会被送去学习法语、中文、烹饪、高尔夫球、网球以及声乐。而这些孩子的母亲,也没闲着。她们除了要为自己的孩子规划每天的日程和美好的未来之外,也要时时刻刻保持完美的身材和形象。
在进入上东区的那一刻,阶级战争就已经打响,作者看房会被调查个底儿掉,职业、家乡、学历和财产。这种背景调查的唯一目的,是确定这个客户在上东区的阶层定位,这决定了客户应该购买什么类型的房子。
能否入住前者要由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共同决定,申请购屋的过程需要详细到令人发指的资料:夫妻双方的信用卡卡号、大学GPA成绩、夫妻双方和二人父母以及小孩所念过的每一所学校。
在经历过填写资料、面试等重重考验之后,薇妮斯蒂一家终于搬进了位于公园大道的新家,然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孩子可以上一个好的学校。
每年到了幼升小的是时候,北京最焦虑的家长也正是这群精英们,虽然家住四环里,朝阳芳草地的入学资格,会用尽全身力量想要冲进史家胡同;家住五环外就非要托关系花钱,把200郊区别墅换成50平米筒子楼,一家五口憋屈的抱团挤六年,就是为了进西城的学籍。
那个车都停不下来的胡同里,走出来的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可能在上市公司执掌风云,在金融市场一言九鼎。但此刻他们的身份都是小学生苦逼的老父母。
一切为了教育。
一切为了赢在起跑线。
有一年,一个高管妈妈感叹,月薪三万付不起孩子的暑假费。当教育改变未来的时刻来临,原生家庭的力量会集中爆发,那时候家长才会叹口气,不付努力。
(四)
读高中的朋友A,父母是做零配件的生意发家,他从小衣食无忧,出生在广东这块经济发展最牛的宝地,金钱观从小就被树立起来了。
高中的时候他就做起代购生意,每月有好几万的收入,竟然还是学霸,做生意和学习两不耽误,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几。
想想我高中那会连个手机都没,还得靠父母养着,他却从某种意义上早已经济独立。
当一个人经济独立时,思维方式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和他聊天就能感到他有远超同龄人的成熟感。
生活在十八线小县城的朋友B,父母是农民,他无法理解一个高中生一个月比自己一年赚的都多这件事的。
他小时候没上过幼儿园,就在农地里玩闹或者帮着父母干点农活,小学和中学还算努力,考上了县城里的重点中学,但成绩平平,高考被一所二本院校录取,毕业后回到县城做起了小生意只为养家糊口。
每次和他吃饭,他都会说自己知道一辈子也就这样了,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好,但很难出去,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要争气,努力摆脱这种困境。
C就是非常普通的大学生,父母也都是普通职工。
他在学校的话就是上课、写作业,暑期就是打工,偶尔回家看望父母,前年父亲突然得了重病,把家里多年的积蓄花了个精光。母亲每天除了工作还得照顾父亲,C生活给他设定的难度系数就是这样的大,未来如何跳出生活圈呢?
(五)
这个世界有点丧,我们对成功的真相原来一无所知。
无论发生什么,生活都会继续。
《人生七年》迎来大结局,我们看到有一个农村小孩NICK的成长,他少年时代非常羞涩,但是热爱阅读。
少年时代被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鼓励,更加痴迷读书,钻研科学。 21岁那年,Nick顺利考入了牛津大学就读物理系,后来成为了美国大学教授,从此人生迈入了精英阶层。
包括他的下一代。
美国名校有一条不成文的招生潜规则,就是父辈曾是校友的申请者,会比别人多出百分之四十的录取率,因为精英阶层笃行,家庭基础之上,对于社会资源、教育投入、和世界认知的能力,都能够成为一个孩子成功的背书。
你以为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又不平等。
然而,也许你不能改变境遇,但是却可以改变你的内在。相信教育和阅读的力量,你也会得到成功的密钥。
放弃幻想,轻装前行吧!
from 小怪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