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相信的力量?
用《吸引力法则》来解释就是,因为坚定的意念,可以最终吸引来所期望的东西。用俗语来解释,就是“心想事成”。用心理学术语来解释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做人际期望效应,这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命名取自希腊神话故事里面的一位名为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他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出来的女神雕像,由于他每天对着雕像说话,最后那座女神雕像变成一位真正的女神。
在决定相信相信的力量之前,你还需要思考3件事:
1、相信的力量是一柄双刃剑。
内心常常带着负面期望的人们将会失败;而内心常常带着正面期望的人们将会成功。这里的“失败”和“成功”当然都是概率意义上的。同时,我觉得心理学上的“视网膜效应”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当你关注负面期望的时候,与之相关的信息都会被筛选出来,因此越发显得真实,反之亦然。
2、相信不能过度。
了解了以上基本原理,人们当然会选择正面期望,但是不能过度。比如,每位父母可能最初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而接下来不得不逐步调低期望。每一次调低期望,通常都是被伤害之后的被动防御而已,但是伤害已经发生。伤害多了,没了自尊,没了自信,后果很严重。过度相信(即过度期望)都会带来伤害,因此相信不能过度。要相信,又不能过度,到底相信什么?怎么把握那个度呢?(下文回复)
3、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选择相信正面期望。
十四岁的女儿,晚自习之后,回家路上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小路,请问这个时候怎样选择?是相信没有坏人吗?还是宁愿选择相信有坏人?有点基本常识的人,恐怕都应该选择后者。不可逆的风险或者承担不起的风险,宁愿相信风险的存在。
怎么相信?与事实不符怎么办?
十五岁的儿子在课堂有时低头不看老师,这个时候是选择相信他不认真学习?还是选择相信他只是偶尔分神?我认为应该选择后者,无论事实怎样。理由很简单,选择前者会怎样呢?批评他或者教育他,无论他是否如此,都已经给他盖上了印章。他承认与否都无事无补,索性认账了事。接下来,又会怎样呢?无非是加深了他的一次负面体验和负面记忆而已,一次负面强化而已。相反,相信后者,我们会忽视他不足之处,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他做到的地方,给予鼓励和支持。况且,事实真的如我们所见吗?我们真的捕获全部的真相吗?
结论,非原则问题,非重大风险问题,我们应该选择相信正面期望,同时做好思想准备接纳最坏结果。所谓,尽人事而听天命。
最后,我们到底相信的是什么?
我们真正相信的是,隐藏于事物表象背后的规律。
比如,滴水穿石,量变引起质变。比如,只要努力并且方法正确,就一定会有进步。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赐禀赋。比如,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相信的力量,只是规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