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小女儿的一段对话,让我对和孩子交流“什么东西是最有价值的”突生了很多的感触。
当时我在电脑上码着字,小女儿哒哒跑过来,先是在我边上伸出两只小手在她姐姐的电脑键盘上一阵翻飞,随后趁我不备便要把小手“飞”到我的键盘上,我连忙阻止她:“小宝,老爸正在写东西,你一按,写好的东西会乱掉,甚至可能会没有的。”
她回我说:“哪有什么要紧?”
我问她:“怎么不要紧,老爸写了那么多字,没了不可惜吗?”
她马上回我:“不可惜啊。”
“那觉得什么东西没了可惜?”一下子,我好奇起来。
“用钱买的东西没了,最可惜。”她一本正经地回我。
这个回答让我很诧异,她怎么会有这样的认知?难道是平时家里大人们的言谈举止中对财物的重视度让她产生了这样的价值观上的偏差吗?
我赶紧说:“用钱买来的东西没了,确实可惜;但不是最可惜。最可惜是那些我们没有办法用钱买到的东西呀。”
说完,我看着她懵懂的样子,就知道肯定不能理解我的这句话,就拿起自己的手机,向她解释:“小宝你看,这台手机如果掉了或者摔在地上坏了,可惜吗?”
她说:“可惜的。”
“对,是蛮可惜的。不过,明天我们是不是就能再去买一台新的?”看她点点头,我微笑着继续问下去,“可是手机里面存了好多我们全家的照片,比如像小宝小时候只有这么大的时候的照片,没有了还能再补拍吗?”
我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她刚出生那会儿的样子。
她想了想,说:“不行了,小孩子长大了么,不可能再变小了,所以小时候的照片就拍不到了。”
“对啊,”我顺着她的话接下去,“所以,小宝刚才说用钱买来的东西没了最可惜,对不对呢?到底是什么东西最珍贵,没了最可惜?”
我看小女儿对这个问题好像有点明白又不明白的样子,马上就接下去说:“是不是那些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才最珍贵呢?就像小宝小时候的照片、小朋友们之间开开心心的玩耍以及爸爸妈妈对小宝的爱等等,这些能用钱买到吗?买不到,所以这些东西如果没了,是不是最可惜?”
小女儿点了点头,接上一句:“还有老爸写的这些字。”
听到这句,我不由得笑了。小孩子的理解力还是远远要超出我们身为父母者的想象,平时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们看在眼里完全能生成出自己的价值认知,这样的认知一旦形成,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身为父母者在孩子面前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保持警醒,让孩子监督自己在待人处事接物上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子女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看上去是这个孩子,反射出的却是父母。
因此,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一套价值观,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另一套价值观,这会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正向认知。就像在很多旅游地,都有观光车载客游览的服务,有时观光车驾驶员会因为车上没有坐满人而等候一段时间,孩子们不解就会问,怎么我们上车了,车还不开?这时候父母回答一句简单的“他们就是为了赚钱”,一下就能摧毁孩子眼前美景下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想象。
确实,这些观光车主观上可能是为了拉更多的客人、赚更多的钱而在等候,但客观上未坐满的观光车的等候是实现着车上座位这一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尽可能让更多的游客能使用上这一资源而不要形成浪费(空着开一圈实际上就是形成了资源浪费)。要告诉孩子,钱有时候并不是最有价值的,最有价值的是有限的资源,特别是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失去了也就永远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