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高级的情商,就是不带情绪的表达自己
但很多人往往不满自己的情绪,却又不由自主的陷入情绪!
不带情绪的表达自己,真的有那么难吗?
很多人对待情绪的态度是逃避、压抑又或是发泄,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感受它,你就可以收到它给你的礼物。
下面这2点,为你揭开情绪背后的真相!了解情绪的来源!越早知道对你越有好处。
1.认识自己,区别感受与想法。
认识自身的感受。(情绪来自于感受的长期压抑)
感受是当下内心深层次的情绪,是自身的一种心理状态。
而想法是我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或者他人所做的评价!想法是主观的判断!
沟通中,当我们表达感受时,他人更容易了解你并做出积极的反馈!
当我们表达想法时,我们的主张往往暗含着评判,很容易引起对抗或者辩驳!
做个小测试:
听到下面这句不中听的话,你会有什么反应?对号入座,看你属于哪一种?
(欢迎留言互动)
假如有人气愤的对你说:
“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
第一种反应:自责。(责备自己)
这时,你可能会想:“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
这样想,会导致你内疚、惭愧,甚至开始厌恶自己。
第二种反应:反击。(指责对方)
这时,你很可能会驳斥对方:
“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
一场争吵就开始了。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会感到恼怒,越吵越凶。
第三种反应: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听到这句话后,你可能是有些伤心的。
因为你看重被他人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反应: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你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了解以上4种不同反应后,你会明白,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期待及评价都各不相同,这导致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
如果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对“不中听的话”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我们就更容易体会并觉察自身感受的来源。
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之后,就不会再轻易地指责他人。
而能承认我们的感受是源于我们自身。
感受没有好坏之分,而是你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开始。
正如张德芬所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沟通中,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想法!
2.了解并说出自己的需要。
每一个负面情绪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缺口——心理需求!
我们对他人的指责、批评、抱怨以及分析,都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沟通中,越能清楚的表达内心的需要,说话就越不带情绪化!!
举个例子:
假如周末你想约男友或老公出去吃个饭,而他却说周末没空!
一气之下,你可能会说:
“你太让我失望了。”
(这句话,对方收到的信息是你对他的指责、评判。是你个人的想法!而你真正的需要,并没有表达出来,对方自然也理解不了你真正的意思。)
想收到对方积极的回应,试试下面这个说法:
“听到你说周末没时间,我感到很失落,因为我很需要你的陪伴!”
说出自己的需要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3个阶段:
1.情绪的奴隶
压抑自己的情绪,迎合别人。别人不高兴的时候,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人做点什么。
时间久了,会觉着活的很累。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很可能会这么说:
“你太依赖我了,我能力有限,不能总让你开心,我们分手吧!”
2.面目可憎
这个阶段只在乎自己的感受。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自私,不懂得尊重他人。
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别人不高兴时,觉得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
3.情绪的主人
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既能表达自己,又会关心他人。
即使帮助别人也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是惭愧。不会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
愿我们能找到与情绪好好相处的方式,而不是消灭情绪。虽然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迈出了这一步,从情绪的奴隶到情绪的主人,就指日可待了!
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认为:
“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控制了情绪,也就控制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