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
今早与友人人闲聊,说起悟道,心中思量一二,便决定试试以《悟道》为题,略舒己见。
友人云:这个生活不是普通生活和品质生活,而是悟道生活。
吾曰:悟
从心从我
从心去寻觅
友人云:知道而达天下,今日民众之戾气皆因无道而生活。
吾曰: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
量力而行。
忆起南师云: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在日常生活中,“道”无所不在,《周易注疏》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几千年前的《周易》,已经知道这个道理,大道至简,简单到实在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密云禅师说:“具足凡夫法,凡人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
“道”表示终极之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半梦半醒之间也许是真实的人生,半苦半乐之间也许是常态的生活,半醉半觉之间也许是悟道之生命,半枯半荣之间也许是禅意的轮回。从生到死之间,我们皆不可掌握,而能力之内可做的只有用心去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让生命更具有意义,千万不能遇上挫折而动念头一了百了。
明·王守仁《传习录》:“良知无前后;只知得现在的几;便是一了百了。”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现代多理解为结束自己生命,使自己放下生前的事情。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来到古刹,慕名寻找一位高僧问禅事,以解烦忧。入定般端坐的老僧静静地听着失意人的倾诉,一言不发。稍顷,老僧吩咐小和尚拿来一壶温水和一壶开水。老僧先给失意人用温水沏了一壶茶,年轻人不解其意,呷了一口,摇摇头,抱怨茶叶无味。老僧微微一笑,又用开水沏了一壶茶。片刻,禅房里氤氲着茶的醇香,经久不散。失意人再次尝茶,顿时一股略带苦涩的清甜在舌尖弥漫开来,失意人不禁满满地饮了一大杯。老僧笑道:温水沏茶,茶叶只浮在水面;而沸水冲茶,茶叶屡经沉浮,茶的原味与清香自然散逸开来。
失意人顿悟:原来这世间芸芸众生与茶无异,只有栉风沐雨、得起岁月沉浮的人,才能散发出生命的清香啊!
壶中烹煮茶,见水已沸腾,见佳茗之浮沉,闻香识好坏,听音律清脆,悟性原是空,让我想起陈继儒在《小窗幽记解读》中的一段话:"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渐渐的不想再去取悦谁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未悟道之前,砍柴担水喝茶;
悟道之后,砍柴、担水、喝茶。
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喝茶。”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喝茶。”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喝茶;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喝茶即喝茶。”
常言禅茶一味,茶中有道,喝茶可与禅相通,喝茶要有禅味道气。
至此中午时分
妃子笑且喝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