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这段话出自于《诗经·卫风》,巧就是善于的意思,我们善于做一件事情,可以做得很好称之为巧;倩形容的是面容姣好,一个人面容姣好又笑得很好看,这叫巧笑倩兮;美目指的是很美丽的眼睛;盼指的是黑白分明很灵动的样子;素指的是本来的样子,这里指的是白色;绚就是修饰、绚丽多姿的意思。子夏问孔夫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
子曰:“绘事后素。”孔子举了一个例子,说要想画好一幅画,首先要有一张白纸,也就是说纸的本质要是好的你才能画好这幅画,如果用被浸染过的纸怎么能画好画呢?曰:“礼后乎?”子夏听完老师举的例子明白了,这么说礼应该是在后面的。一个人先有仁德后面自然就会有礼。我们再来回想所学过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一个人内在没有仁德又怎么会有礼呢?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商就是子夏的名,启发我的人是子夏,从此我可以和你探讨《诗经》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通过这段话子夏明白了老师在讲什么,也懂得了《诗经》其中所讲的道理,这时候才可以一起探讨和交流。
我们再来看《诗经》的这句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来体会这句话:本来有一张很好看的嘴,有一双很美丽的眼睛,这是本质的东西,再加上修饰,很会笑,眼睛又灵动有神。这句话给我们阐述了很深刻的道理,首先你本质上要好,还要有修饰。如果嘴不好看可能就变成龇牙咧嘴而不是巧笑倩兮;如果眼睛无神就不能叫美目盼兮而是目光呆滞;如果说嘴很好看,但是不会笑,看上去就是冷冰冰的,虽然本质上很好,可是没有修饰也是不好的;如果眼睛长得很美,可是没有盼兮,不灵动就是无神的状态也是不好的。
孔夫子和子夏的对话引用了《诗经》,告诉我们先有仁后有礼,不断地教导我们以内在的道德修养为根本,以内在的仁德为根本,以修身为根本,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礼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