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事简略,器物简略,文字简略,连名字也简略。如帝尧、帝舜。在最初“尧”与“舜”不过是普通的字词,是帝尧、帝舜美好的德行让“尧舜”二字变的美好。到后来夏帝桀的残暴不仅仅让“桀”字变成了“桀骜不驯”的阴森,还让商、周二朝弃“帝”字不用而启用“王”字称呼君主,如武王、 成王。因为当时的百姓久经残暴,对“帝”字已经发自内心反感的缘故。
一个人美好的德行能让普通的字词变成褒扬,而不仁的举止则可以令原本褒扬美好的词汇反现卑劣。由此观之,追慕美好声名的良人们,应当谨慎对待的是自己的言辞举止,而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
上一集没把《逸周书 谥法解》讲全。当然这一集也不可能讲完。浊限于智识的浅薄所言所书大抵片散,还望读者海涵。
这一集我们稍微研究一下古代君王称号的变迁。我们看史书常见到“帝尧”、“周王”、“晋公”、“秦伯”、“郑侯”之类的称谓。像“帝”、“王”、“公”、“伯”、“侯”之类的“爵位”并不是随便乱起的,而是有一定的规范。
这一点上《逸周书 谥法解》说的很清楚。
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
德象如天地般广阔称之为帝,使民安逸遵从法则称之为皇,集仁、义在身的称“王”,赏罚公平称之为“君”。根据德行的大小故而有不同的称谓。
在周朝设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的爵位,一般都有封地。其封地均称呼为”国“。比如齐国、晋国等。这些具有爵位的人一般统称为诸侯。名义上需要对周天子表示诚服。然而诚服有多”诚“,就看周天子的德行了。
这些册封是由周国中央发布的。周天子对有功之臣分封相关的爵位,是一种荣誉与待遇兼而有之的嘉奖。到了后期由于周国自己内政不修,渐渐的称谓也就乱了起来。比如楚国有一阵子就自己称过王,后来由于害怕周王的讨伐,又自己给去掉了。
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自认为的功绩超越上古三皇五帝,单单一个“皇”字、一个“帝”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功绩,于是就称呼自己为“皇帝”。后世也跟着学了起来。
到了后世,称呼越来越繁琐了起来。在那个时候文字成了用粉饰的工具,不再质朴由心而发,称号开始变的冗长堆砌,诸多嘉美的文辞用在不恰当的人身上。这是人的过错,不是文辞的过错。
再一次的。
一个人美好的德行能让普通的字词变成褒扬,而不仁的举止则可以令原本褒扬美好的词汇反现卑劣。由此观之,追慕美好声名的良人们,应当谨慎对待的是自己的言辞举止,而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
个人浅见,不成参考,诸多细节,恐难详考,但作拙砖,以引美玉。
化浊 2017-01-12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