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人哲学家岸见一郎、日本作家古贺史健编著的哲学著作,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采用了对话的方式围绕“人是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一问题展开了简单却深刻的讨论。
当哲人抛出“目的论”的时候,青年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于是说到自己想要成为朋友Y一样的开朗一样的人。就此,两人展开了一段辩论。
哲人的那句灵魂拷问引发我的思考。
你想“变成别人”吗?
必须承认,我想。还记得第一次有这种想法是因为自己的名字,因为总有人把我的名字看成男生。
小时候看惯了娟、淑、丽、芳这样的字,我于是给自己取了个“莉”字,还一度在一些场合给自己留名。
慢慢长大才看到自己名字的独特性,所以不再想改名了。
现在的我,也想成为别人,比如成为XX一样能用副业搞钱的人,尤其是那些能用文字赚钱的人,不管是工作的文稿还是自媒体的写作,这样的人我都羡慕,我也想写出自己的10万+。
也想要成为小夭老师和敏娟老师那样博览群书、文案写得好、课讲得好的人。
也想要变成诂荷老师那样有自己的特长,教育子女成功的人。
......
想的有很多,但是,就像哲人说的:你就算再怎么想,也成为不了别人,你只是你。
青年说因为自己也觉得变成不了别人,只是故意为难哲人罢了。但是哲人很严肃认真地问了,你想成为别人的目的是什么?青年的目的想要更幸福,想要更爱自己。
那我一心想要变成别人的目的是什么呢?想要赚钱,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为什么变成不了别人?一方面是因为自我感觉很难,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总是关注被给予的东西,于是一直想要拥有。
其实,想要变成别人的原因归根究底是讨厌现在的自己,感觉不幸福。
是啊!我可不是讨厌那个说唱读写啥也不会,说喜欢阅读却没读几本书的自己吗?
哲人也说了:“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不成为别人的人要怎么做?向前应该怎么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有舍弃现在的自己的决心。很多人无法改变的原因就是总是在给自己下不改变的决心,因为即使会有很多不便,会不舒服,但是相比改变带来的未知,宁可处在舒适区。
用同样的反应对待同样的事情,就像机器一样,不必思考,照常运作就行。
就像如果我想变成会写作的人,就要去投稿,要担心被拒稿;如果去写公众号,要担心我能写好吗?会被人骂吗?
如果去学习,最后还是写得不那么好怎么办?现在出发是不是太晚了,还会有成名的机会吗?
一大堆反问过后,头都大了,那还是这样随便写写吧,好歹可以标榜“我手写我心”。
二是要正视现实,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反思了一下,我的现实是什么呢?
工作时间不能摸鱼,下班回家要辅导作业、带娃,晚10点以后才有自己的时间,最最重要的是我并不擅长写作,这是最难承认的事实。
我被给予的是又是什么呢?
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有老人带小孩,先生也是给力队友,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所以,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就是先学写作基础知识,于是买了写作课,有认真听课并根据作业要求完成练习,写文章的时候会先构思,找选题,找素材,想标题。
写到读书感悟以前可能只会写书名+读后感,现在懂得摘抄金句,懂得去用自己的话概述。
第二件事就是坚持写,大多数作家都保持每天写作的习惯的,一般都是几个小时,而我现在最多能写一小时,所以选择了从自己喜欢的公众号写作开始,相对随意一点,
写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一气呵成,保持日更,也是一种记录和督促。
瞧!今天是我连续日更的第31天,这是我写的第40篇读书笔记。
用一句老话结束今天的记录:别人都有别人做了,你还是做自己吧!
多读书,多学习,做一个悦纳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