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乡村史记》读后感
《从化乡村史记》由广州作家协会会员,从化本土作家余伟文(网名含辛鱼)著作。全书六万多字,书中淋漓尽致地叙述从化十二条乡村的历史,地理区域,姓氏繁衍的风云人物,展现人文风情的兴衰。它让读者对从化故土过去事实的认识,对曾在这片热土的姓氏风云人物作详尽的记载;让从化百家姓氏的族人青史垂留,彰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更让读者了解从化各地的风俗风貌,人文礼节。我读后,由衷佩服作者不辞劳苦走访乡村调查、考究,寻访各路村民,不厌其烦地拜访各村的老长辈,不畏严寒酷暑掘取真实的史实材料,用心根据手稿撰写一条又一条自然村的史实。
《从化乡村史实》限量发行,它是仿古籍宣纸线装书制作,纸质上盛,不方便读者随身携带。此书已被从化图书馆收藏。当你看到书的表面已嗅到古典书香的韵味;当你掀开书页更让你穿越古代,遵循古典的阅读方式,翻书是从右竖着往左阅读,里面是复古的繁体字;当你不习惯地打开书时,得认真地品读古书,慢慢消化书里的文段,带你追溯乡村由来的真实史事和演变过程,呈现一方水土的一方人文故事,彰显每个村落过去的辉煌与曲折经历。的确,读这一本书需要细细地品,才能把书里的繁体字读正确,才可以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读完这本书,我不但认识了很多繁体字,还知道从化一条又一条村的历史故事,收获满满。
其实我们生活在从化本土的乡里,村里过去的足迹,曾经沧海桑田又有多少个人了解?曾在当时赫赫闻名的乡里名人还会有多少人知道其故事呢?如品读了我娘家《鹊塱》村一文,才彻底清楚《鹊塱村》命名的缘由,原始祖辈迁居这方土地的来龙去脉(小时候曾从父亲口中听闻),鹊塱各自然村确立村名的神奇故事,感悟故乡的祖先开基建业在龙脉的凤凰山脚下,的确彰显先人的智慧与勤劳。凤凰山的鹊塱村人才辈出,正如那副对联的写照:“鹊楼割锦沐春风福地钟灵承前启后文章灿,塱倚凤山凝瑞气乡村毓秀继往开来俊彦青。”以前踏出鹊塱故土为民为国洒下血汗的邝氏祖先,《乡史》里记载着他们的功绩,这激励着后辈更热爱鹊塱村,村里的祖祖辈辈继续在泽土繁衍生息。
《梦里鱼》介绍锦峒史实,主要记载桃花乡——锦二。其实锦二是我奶奶张氏的娘家,因此我像小孩子恋上童话故事那样的心品读《梦里鱼》。她让我一口气读完六、七页的古书,用了整整两个半小时,读完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满足感。原来奶奶张氏是张九龄的后代,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我细想一下,奶奶虽然在抗日战争没有读过私塾,但是她为人处事谦和,识大体,以德言传身教影响父亲及叔叔,怪不得父亲从小就有文学的天赋。听奶奶说父亲从小到大都酷爱读书,爱书如命。我五、六岁的时候依稀记得父亲的小书柜里藏满各类书籍,所以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父亲常常给我几姐弟讲四大名著的故事。从父亲五、六岁时的残旧照片里,看到他和爷爷在老广州拍照的画面,听父亲说,这是他俩去广州探望奶奶的亲人……这正引证了含辛鱼写的锦二张氏由广州石井迁居而至,奶奶娘家确实有一些广州的亲戚……
书中还记录鸡笼岗烧炮的习俗,用妙笔描绘烧炮的壮观场面,读文如亲临其境;亚太地区文化遗产——广裕祠堂的陆秀夫后代关于钱岗村和建广裕祠的事迹……
《从化乡村史记》激发读者传承祖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在从城发扬光大,努力奋斗在流溪河畔的这一方人杰地灵的芳香热土里。
为了让广大从化佬了解各自祖辈曾在这方土地开创基业的历史先河,留下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余伟文,一个由父辈迁入从化的广东梅县籍作家不惧千辛万苦,踏遍乡间寻找史实,笔耕不辍地撰写一篇又一篇村史的文章。他的确是从化的“司马迁”。含辛茹苦的余伟文将会把从化所有村落的村史掘出,相信他第二部《乡史》出版,相信他著作的《乡史》有可能成为本地的乡土教材,纳为从化区学子学习的一门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