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历史人物、创业精神、坚守信念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当经历了31次横跨北大西洋的航行后,实现梦想的菲尔德终于放声大哭,因为这真的太不容易了……
当然我们说的并不是一个航海家的故事,而是和航海本来没什么关系的——电报。
1844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随之而来的是电报业的蓬勃发展。电报网络迅速在美国普及,并成功的连接了英国和欧洲大陆。19世纪的电报就相当于20世纪的互联网,它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通信连接,还催生了无数的财富机会……
随后的1845年我们的主角——塞勒斯·菲尔德,登上纽约富人榜(也就是福布斯的前身),当时他25岁,是美国最顶级的造纸和印刷批发商。
在这之前他是一家印刷厂的合伙人,1837年由于经济大萧条,公司破产。菲尔德在还清自己的30%债务之后接手公司,并迅速发展。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啊,和王思聪有毛线关系?这不是标题党嘛!为了避免这个嫌疑,还是说说他的两个状态:一是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极具影响力的牧师,七个兄弟各有所成(当然做生意最厉害的还是菲尔德);二是我们即将展开的故事,1853年的时候,菲尔德34岁就已经因为财富进入半退休状态,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了。
有钱、有闲、没目标、没意义……估计当时美国应该也有一群少女跟在后面喊老公。这个状态是不是就有点儿像了呢?
回到我们的主线,1853年的时候,菲尔德刚刚结束了一段远程游历,这个时候他的哥哥给他引荐了一位加拿大工程师,他给菲尔德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大目标,迷茫的菲尔德也找到了他追寻的人生意义。
从此,菲尔德和电报业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断了就再来一次嘛,结果一来就是六次
来见菲尔德的工程师是吉斯伯恩,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电报工程师。当时他们在北边的纽芬兰岛准备架设连接美洲的电报线路,这样做可以加快一天信息传送的时间,因为纽芬兰岛是美洲大陆距离欧洲最近的地方。
但是开工以后很快钱就用完了,线缆敷设了1/10,吉斯伯恩只好到纽约来找能接下这个生意的人。菲尔德听完这个计划之后不为所动,感觉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项目。然后当他独自凝视地球仪的时候,他看到了全新的、意义大不相同的连接,那就是直接敷设连接欧美的跨越北大西洋的海底电缆。
于是菲尔德的雄心壮志开始燃烧,并付诸行动。
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1857年满载电缆承载梦想的航行开始了。结果在航行到第六天的时候电缆崩断,消失在茫茫大海……菲尔德在一开始推进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有人问过他,如果电缆断了怎么办?菲尔德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再干一次。
一年之后,第二次努力开始。这次两艘船从北大西洋的中间往两边开,结果在第三天的时候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风雨。结果是船只严重受损,线缆绝缘层遭到破坏。没有办法,只好再来一次。
但是这个时候菲尔德的公司就有人不想干了,但菲尔德绝不放弃,利用库房里的线缆,两个月后第三次尝试开始,而且,成功了。
在庆典上接受祝贺的菲尔德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美国军舰的舰长坐第二辆车,总统只能坐在第三辆车上。可见当时菲尔德多么成功,然而这种欢庆是短暂的。
线缆敷设成功后,英国女王发来了第一封电报,结果收了十几个小时。因为信号太弱,几乎无法辨认,最后基本是靠猜出来的。随后几天信号越来越不好,直到最后无法传递任何信息。
这有点儿像同时代中国的一个厉害人物,那就是曾国藩。菲尔德折腾电报的这些年,中国正在被太平天国折腾。到了1864年的时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破天京(也就是南京),灭掉太平天国,随后曾国藩封侯进爵。然而很快就被左宗棠发现,幼天王(也就是洪秀全的儿子)没有被灭在天京,而是跑出来投奔了其他太平军。曾国藩随后被大大的批评,他老人家没别的办法又继续跟太平军折腾了几年。
菲尔德也一样,这大喜大悲来的太快,不得不继续努力再出发,这一弄就是整整8年。
1866年当又经历了两次失败最终成功的时候,菲尔德痛哭流涕。他终于成功的实现了这一壮举,完成了跨越北大西洋、连接欧美大陆的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享受电报历史上的丰功伟绩的同时,他也开始收获成功带来的财富,三年就收回全部成本。
困难不就是等着被战胜的吗?
故事基本就是这样了,但我们只说了菲尔德不断的努力,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当时他面对的各种问题。
首先,他面对巨大的技术难关。菲尔德不知道不大西洋到底有多深,更别提什么海底地貌了;需要一整根的电缆,还不知道那么长的电缆电阻会对信号有什么影响;他还要找到能承载这么大电缆的船只;还要攻克各种技术细节,包括机械、温度、测量、材料等等……菲尔德对所有这些的困难,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马上动手,干了再说。
打定主义后他就给莫尔斯和美国海军将军写信,寻求基础帮助;接着通过寻找各种技术人员、科技人员来逐一攻克技术难关;再加上随后的电学技术的发展,最终造就了菲尔德的成功。
其次,菲尔德的钱很快就不够了,资金成为瓶颈。在完成地上连接的工程后他就发现自己投的钱已经用了1/3,接着干肯定是不够了。他跑到了伦敦,展开游说,最终筹集了35万英镑。这些钱是350个富人一人1000英镑凑出来的,可以想象一下菲尔德的说服力有多强。
当然光说人家是不信的,菲尔德还依靠了自己良好的信誉。还记得我们说过他之前的造纸印刷公司吧,在他成功获取财富后,将原来公司欠的70%也进行了归还(这笔钱可不是他的责任)。这不仅为他赢得了声誉,也体现了菲尔德本质上的诚信。
最后,菲尔德战胜了不断的失败打击、美国南北战争的大背景,体现出了他非凡的谈判能力。给他敷设电缆的是两艘经过改装的军舰(因为改装所以抗风暴能力降低导致第二次的失败),英国和美国各一艘。干这件事儿英国是很高兴的,因为这感觉就像又一次把独立的美国拉了回来;但是美国是不怎么待见这个事儿的,美国政府的想法和英国恰恰相反,他们不想和欧洲大陆搅合在一起。但是菲尔德通过对国会的游说,最终以微弱的优势通过提案,获得支持。
随后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菲尔德依然实现了三次尝试,可以想象他对政府的公关能力有多强。
无论看着多困难,对菲尔德来说就是“简简单单“的解决、解决、再解决。
这简直就是创业楷模啊,快速的行动力,乐观的远见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不折不挠的持久力……菲尔德这样的人即便是在今天,也会是一个成功的连续创业者。
历史照进现实,创业者的困局怎么破?
看完这本书,我们除了可以了解当时的这么一段历史,更会得到很多对现在的启发和借鉴。尤其对于创业者来说,这里可以吸收的营养实在太多了。
很多“创业者“第一步就倒下了,由于踌躇满志、由于未雨绸缪、甚至由于精益求精。在创业的时候,有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看准了之后马上行动的执行力。菲尔德当然是有经济和商业基础的,所以行动迅速可以看做是正常行为,但他也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里,基本也是两眼一抹黑啊,他就开始干了。扎克伯格弄face book的时候也是听别人的想法,回去自己开干的,后来还赔了人家几千万。
所以关键不是你聪明不聪明,而是你行动不行动。
第二个困难基本上都会碰到,就是——钱。想获得投资人的信任有两个前提:一是创业者和团队的信誉度,二是项目本身的意义和优势。很多创业者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非凡而卓越,但实际上跟你一样的项目很可能一大把。这时候你和团队积累的信誉,以及对项目本身深入的理解才是获得资金支持的保障。
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坚实的基础平时还是需要积累。
最后也是最难的可能就是紧跟政策,获得政府扶持。这需要站在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的角度来审视自身项目的情况,找到清晰的结合点,并不断放大它。菲尔德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他的再度创业,也是改变世界通信格局的创举。当莫尔斯接到菲尔德写给他的信时,没有提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但给了一个评价:如果干成了,你会名垂史册。这个项目是这么个“大事儿“,当然就有契机争取很多支持。我们做的创业项目,不会都这么宏大,但是在小范围内,能不能获得绝对的支持?这就是要考虑清楚,并做好准备的。
所以获得支持的前提不是你感动自己,而是要打动别人。
回到这本书上,其实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还是菲尔德成功后的哭泣,这是一个让人发自内心尊重的创业者。
推荐阅读:
约翰•戈登著《疯狂的投资》
——END——
我是削寒,希望这个分享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