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
第一次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来读一本书,这也是一种尝试,一种保持开放心态的表态,觉得它应该有用,那就去尝试一下,实在不行再换方法,昨晚一口气把得到课程里的“如何快速阅读”学完了,虽然理解还不深,但当时是很开脑洞的,尤其是怎样对一本书加强整体的理解,这一点在我读书的过程中,其实极为欠缺,有时候经常陷入细节或者某一句话、某一个故事中,不可自拔,当然这同样有收获,但对于快速的吸收更多营养的角度来说似乎就不太试用了,这样的方法导致自己的读书效率比较低,因此自己才想尝试一下,以下是我从书中学习到的内容:
可以学习实际上讲的是如何用“持续行动”来改变自己,包含总共三个环节,一个是持续行动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持续行动”?其次是怎样正确的持续行动?过程中要克服哪些因素?最后,以怎样的心态来“刻意学习”?
首先是第一个环节:笔者认为,人最关键的就是“成长”,而成长应当是“朴素”的,所以持续行动这个“朴素”的行为就是最佳答案,持续行动就是每天都行动。
为什么要持续行动呢?作者认为持续行动最大的价值在于由量变引起质变,他将行动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持续100天行动;第二阶层:持续1000天行动,第三阶层:持续10000天行动,这三个阶层分别对应着学习成长的不同层次,最低的第一层会使自己发生改变,彻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变得与过去不一样;第二个阶层意味着行动了三年,这时候会有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回报;第三个阶段意味着行动了三十年,这个阶段的持续行动者,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大师。
他还认为持续行动提供了三种价值:成长、储备能力和提供价值,成长就是指自身快速的成熟和提高,储备能力是指为未知的将来储备能力,提供价值是指每个人都在寻求安全感,但外物能提供的安全感都是不真实的,只有当自己具备价值,使事务都在自己可控范围之内时,才真正安全,最后他还提到,为了让自己在这个世界留下一点痕迹——哪怕是挣扎的痕迹也可以。
作者认为要持续行动,应该克服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逃离即时反馈,就是指人的大脑有一种机制,它非常需要靠寻找快速反馈的方式来获得满足感,比如无休止的玩游戏、刷视频等,而大部分都有这种习惯,要想持续行动,首先必须克服这种机制;二是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不要所谓技巧、不要讲求灵活,更不能做白日梦;三是必须全情参与与投入,并将持续行动和学习的过程型能力转化为结果型能力。
同时,作者认为还应当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学到真正的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作者介绍了“持续行动”应当具备的几种心态:一是学会付费,应为付费能带来更好、更精确、更适合消化吸收的体验;二是克服患得患失的心态,要相信的自己的行动必定会产生好的结果;三是不要贪大求全,什么都想去坚持,选择自己擅长的,开始去行动;四是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和行动。
作者在结尾处,还谈到当今我们处于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给了学习者真正的机会,我们应当学会不断的去积累,等待量变到质变发生的那一刻,成就自己。
从我自己的角度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提供了另外一个看待“行动”的角度,因为自己已经有比较深的学习体验,并且已经坚持了100天,所以其中许多内容对于自己只是另一个侧面对自己当前行动的肯定,并无太多新意,但前面提到的将行动划分层次,则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将自己努力量化的工具,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动,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