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人是唯一会压抑愤怒的动物。”L又来给我扫盲了,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想见她歪着脑袋,等着我鼓励她继续“脑力扶贫”。
“那会干嘛?”我顺手发了几个字过去,这么可爱的女友,实在不忍心晾着。“特有意思唉,男的大多会摔门猛跑啥的,女的会去做家务啊。你呢,会干嘛?”她算是把这股劲儿泄了,轮到我要压抑郁闷了。
“我正要去刷马桶。”L今天的科普,十分地赶趟儿。“啊.....”下线,关机,我需要思考一下,祈祷上帝他老人家,不要笑得太大声。
为什么会愤怒?
愤怒,是一种原始的情绪,战斗姿态的报警器。看看张着鼻孔喘粗气的斗牛,呲牙咧嘴的猴子,咆哮着占地盘的狮子,捶打胸部的大猩猩,还有攥紧拳头鼓青筋的我们。
人就更复杂些,无论是感到被攻击,自尊心受伤,被他人越界,事件不按预期发展,都会有愤怒的冲动。
又为什么要压抑它?
人的所有行为,本质上都是趋利避害的。压抑愤怒,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怕是愤怒表达的爽快,消弭不了关系受损的疼痛吧。出于对亲友情谊、前途命运的考量,就暂且忍一忍吧。
毕竟关系,对于群体中的我们,是极为重要的。毕竟咱不是大猩猩,没办法捶胸顿足释放那股子劲儿,那就找点儿事儿干干吧。
那又为什么是刷马桶?
周云蓬的歌里这么唱,“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爱与厨房”,用无比文艺的腔调,把食色写得唯美而温暖。厨房、卧室、还有洗手间,是一个家里不可或缺的部分,灶台、睡床、马桶,就成了家务活儿的集中地。
都说看一个女主人是否爱干净,看看灶台和马桶,就什么都知道了。碗盘不是你想刷,想刷就能有,积攒着火热愤怒的我,就只能看向马桶了,谁让它总是有理由不那么干净呢。
带着情绪的狂风暴雨,我极速转动着马桶刷,蓝色的洁厕液晃动出丰富的泡沫,一时间用纯白遮掩了所有污垢。我表情凝重,目光坚定,没功夫打理滑落的一缕头发,任凭眼前的这个坑洞,看起来不那么清晰。
就在这机械地擦洗中,我心里的那些愁云,好像散开了不少。
怎么就跑来刷马桶了?
那个男人,说了些什么话,刺激出我被攻击的感受,继而升起愤怒的狂潮,又在片刻沉默之后,站在了马桶旁。我们两个人,亲密到如此,才会不允许不承认,即使枕边人,也不是完全地理解与认同。
为了过往的事情,我不经意在替自己鸣不平,他不走心放任了音高和表情。这场战争,已经分不清谁侵占了谁。
洁厕剂的泡沫几乎看不见了,眼前的坑洞看起来洁净了不少,我最后一次放了水,冲走泡沫所有的伪装。马桶的瓷质还是不错的,只要清理适时,并没有泛黄的迹象。按我的习惯,每日清洗一次,也就足够了。
马桶终于是刷完了,重新打开手机,噔噔噔一阵的提示音。那个可爱的姑娘,姐姐我没有想不开啊。反正上帝也偷偷笑过我了,低眉又想了会儿,我回复了她。
“乖,我没事儿。马桶刷干净了,整个人都舒展了。你说的没错,想想那么多回玩命儿地洗盘子刷碗,洗衣服拖地板,刷一次马桶,真能轻松不少啊。刷马桶,原来还是种高级玩儿法嘛。”
清洗,有洁净的仪式感。情绪的碎片,也随着污垢一同被清理。心理学家说,每个人一生中,起码有三千多个情绪碎片要清理,才能不那么负重地向前迈进。清洗,也就是其中的一种吧。
前阵子朋友圈里有发文,号召大家清理自己的衣柜,而给灵魂腾出更多地方。日本的热卖书籍《不持有的生活》,也将“极简生活”的概念,带到我们眼皮子底下。
扔东西都扔出主义来了,刷了这个马桶,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