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乐观的好心态,能让孩子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开朗阳光的笑容,并信心满满,随时准备从头再来。
从婴儿期开始,做孩子的幽默感训练师
在积极心理学中,幽默感是“超越自我”的重要品质之一,它可以增强人的意志力,让生命更加富有意义感,幽默感可以舒缓孩子的紧张情绪,带给他喜悦和希望;幽默感可以让孩子积极地面对困难与挫折,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一切。
幽默感30%来自孩子先天的性格,而70%则来自后天的环境影响。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幽默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家长要注意按年龄特点来进行训练。
1.婴儿期
孩子在婴儿时期,喜欢表情和亲密行为上的幽默。
2.幼儿期
孩子在幼儿时期,更喜欢肢体动作上的幽默,尤其是像“跳出来吓你一跳”这种含有“惊喜”元素的行为。随着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
3.学龄前期
学龄前儿童喜欢在图画中寻找乐趣,特别是图画和声音相结合时,他们更容易发现幽默元素。
4.学龄期
由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学龄期儿童开始对幽默语言感兴趣。
神奇的“快乐激素”--内啡肽
心理上研究显示,对于1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最能让他们绽放活力和充满正能量的,就是与肢体相关的运动了。
运动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呢?
生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人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中会分一种名叫“内吐肽”的物质。内啡肽又被称为“快乐激素”“年轻激素”。因为它能够让人重新振作、心情愉悦,并有效缓解抑郁、焦虑等消极情望,但是内非肽不是人们一运动就能马上产生的,做中等偏上的运动坚持半小时以上,才能促使大脑分泌该“快乐激素”。
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缓解紧张、抑郁的情绪,让人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
为了让孩子拥有乐观开朗的心境,在挫折面前能迅速恢复满满的活力,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创造运动的机会,让他们养成积极运动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参考下面几点建议。
1.限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2、帮孩子找到他喜欢的运动方式
3.带孩子观看职业比赛
4.不拘运动的地点和方式
5.多陪孩子一起运动
不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
既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又不想让孩子失里,那么,效励孩子通过自力望,才是理智,对子成长有益的做法。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不让孩子轻易尝到甜头
2.拒绝的理由要充分
3.及时表扬孩子的放弃
帮孩子定目标,不如培养目标感
教育专家形容,没有目标的孩子,就像没有发动机的小火车。
心理学上把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产生强大的意志力量的现象称为“目标效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目标效应可以起到积的作用。一日孩子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他就会被激发出主动性和挑战微,不会中途的挫折打败。
生活中,家长不可能事事都帮孩子定具体的目标,其实家长应当物孩子建立的是“目标感”。目标感根植于孩子的内心,能让孩子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订立目标的习惯和朝着目标一往直前的勇气。
拥有目标感的孩子,会充满自信、责任感和创造力,即使面对挫折和困境也毫不畏惧,缺乏目标感的孩子,缺乏自信,耐性差,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止步不前。
目标感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0-3岁为孩子目标感的萌芽期。4~6岁为其目标感的关键形成期。孩子主动自发的目标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从生活方方面面的点滴中去培养。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法去做。
1.游戏目标感
对0~3岁的小宝宝,家长可以多陪他们玩类似“穿越隧道”“障码物爬行”等游戏。宝宝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困难,朝着游戏设定的目标前进。
2.区域目标感
孩子3岁以后,家长可以教他们区分物品或事件的界限,比如睡觉要在卧室里,吃饭要在餐桌上,作业写完要放进书包里,玩具玩完要放回
3.方向目标感
平时带孩子出门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教孩子辨认方向,记住标志性建筑。
4.时间目标感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向他灌输时间概念,比如将“再等儿”改成“再等5分钟”。这样能让孩子在潜意识里更有计划性和目标意识。
5.成就目标感
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并给孩子“该事情已经结束”的提示,比如:“哇,你才用半天时间就独立完成了这么复杂的手工,真是太棒了!"
培养孩子的逆商,提高他对逆境的掌控力
让孩子产生强烈挫败感的往往不是挫折本身,而是他对控折的看法,送商高的孩子,在挫折面前更容易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拥有更长久的快乐和幸福感。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呢?
逆商被保罗·斯托茨教授划分为控制感、责任归属、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家长可以从这四个部分入手。
1.控制感
控制感指人们对困境的信念控制能力。处于逆境中时,控制感弱的孩子会说:"我不行,我做不到。”此时家长要帮孩子认清他的能力优势,结合当前的困难,及时地鼓励他:“这虽然很难,但是凭你的能力,你肯定能想出办法解决。"
2.责任归属
造成困境的原因无非有两种--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自己的疏忽、无能等,外因则包括外界的不可抗力或伙伴的失误等。受到挫折的时候。逆商较低的孩子习惯于将责任全部归结到自己头上:“我真是笨死了,考得这么差。”这时,家长应帮孩子客观地分析形势,找出外界的不利因素:“这次的考题大部分同学都反映偏难,没考好并并不是因为你准备不充分。"
3.影响范围
挫折事件肯定会给个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逆商较低的孩子,会在心里把该影响无限扩大,比如上课破坏纪律被老师批评,他就觉得老师会因此讨厌自己,同学会嘲笑自己,继而联想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实在像个笨蛋一样,进而连学校也不想去 ,家长要安慰孩子,明确地告诉他这只是个偶然性事件,引发的影响范围也仅限于此,老师和同学一样会喜欢他,他只要课后跟老师道歉,以后不再犯就好了。
4.持续时间
挫折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光有范围限制,还有时间限制。逆商较低的孩子会把该时间划定为“永久性的”,认为自己对现状无能为力,该负面影响将会永远持续下去。
别急着批评孩子的半途而废,他可能是能力不足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在一定的水平范围内,儿童几乎能够但是又不能完全独立完成某项任务,这时更有能力的大人如果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帮助,儿童就可以完成任务。心理学上将该水平范围称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而被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则被形象地称为“脚手架”,一旦儿童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够独自解决问题,大人就可以将“脚手架”移除。
孩子和大人一样,如果挑战某项任务失败,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就很容易放弃,回到自己的“能力舒适区”内。
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怎样给予孩子“脚手架”式的支持,我们试给本为例,从孩子掌握新能力所需的4个阶段入手进行分析。
1.家长做,孩子看
此阶段由家长主导,家长读,孩子听,孩子一边听一边被动地记忆。
2、家长做,孩子帮助
此阶段家长邀请孩子共同参与,比如家长边读边解释,让孩子帮忙翻页,遇到重复的单词或者句子,让孩子试着念出来。
3.孩子做,家长帮助
此阶段,孩子开始自主翻页、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家长在一旁提醒和辅导。
4.孩子做,家长看
此阶段完全由孩子主导,他已经完全掌握了绘本里的知识,家长只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搭“脚手架”的过程发生在中间两个阶段,这也很好理解。如果孩子完全没有接触过相知识,家长再使劲帮一龙也没有意义,孩子不会听进去,也无法从中获取新的能力。关于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注意,给予帮助的最佳时机是孩子可以自己做一点点,但是又不能完全独立完成的时候,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挑战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