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上看,容易紧张的本质是没把自己当人。
典型的表现就是当旁边有别人盯着自己的时候,事情就做不好,总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盯着自己的言行举止。

好像在观看一场,必须完美无暇的表演,像个随时接受评分的考生,哪怕走路说话,甚至微笑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让自己被贴上奇怪尴尬,格格不入的标签,而且越想表现好,神情动作就越不自然,表达和自己动作都会变得很奇怪。
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也算是一种自我凝视的效力。

心理学上认为,人被凝视就会变蠢,因为当我们频繁用别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的,把身体当成供别人观赏用的物品,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看,总是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慢慢的失去专注力,一旦分心做事的智商也会下降。

想要逐步摆脱这种内耗,你可以试着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是及时切断外部的摄像头。
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注意力,从外界。收回到自身,紧张来袭时,可以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问问自己,此刻我真实的感觉是什么?我现在想做这种简单的觉察练习,能帮助你把心思从他人世界拉回到自我频道,让大脑逐渐适应,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第二步是主动训练外界的中心化。
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大家都在盯着自己。
其实每个人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心理学中的聚光灯效应。下次紧张时,不妨转换一下角色,观察一下周围的人。
你会发现,他们同样也有小动作,表情管理失误,甚至走神发呆的时刻,你会发现所谓的众目睽睽的关注,往往只是你自己的投射而已。

第三步是从自己的焦虑中跳出去。
我们太在乎自己的所思所感,太害怕自己被否定,不妨大胆一点,爱咋咋地,哪怕失去一切,我也不管了。
但往往这样做,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反而会成功。
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紧张并不可怕,他只是提醒你,你把外界的目光看太重要了。把自己真正的感触放太轻了。
接下来让我们把注意力一点点从被观察转换为我观察,从别人怎么看,转回我想要什么,你一定会慢慢的找回掌控感。
最后,请记住,你是个真实的人,不是让别人用来被评分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