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庭中闲游,偶见月季初绽,花瓣色如深浅胭脂,优雅动人,珊珊可爱,遂稍加考辩,以飨诸友。
月季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据传神农时代就已有人将野生月季挖回家栽植,汉朝时宫廷花园中已大量栽培,唐朝时更为普遍。
因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更适合蔷薇科植物的生长,中国古代月季栽培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
六朝南齐诗人谢眺有《咏蔷薇》诗言:
低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
发蕚初攒紫,余采尚霏红。
新花对白日,故蕋逐行风。
参差不俱曜,谁肯盻薇丛。
古代月季的栽培,见之记载的则要比蔷薇晚二、三百年左右。
宋代宋祁著《益都方物略记》记载:“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花,属少霜雪,此花得终岁,十二月辄一开。”彼时成都已有栽培月季。
明代刘侗著《帝京景物略》中也写了“长春花”,当时燕京丰台草桥一带也种月季,供宫廷摆设。
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有药用用途的记载。
中国记载栽培月季的文献最早为王象晋(公元1621年)的二如堂《群芳谱》,他在著作中写到:“月季一名‘长春花’,一名‘月月红’,一名斗雪红,一名‘胜红’,一名‘瘦客’。灌生,处处有,人家多栽插之。青茎长蔓,叶小于蔷薇,茎与叶都有刺。花有红、白及淡红三色,逐月开放,四时不绝。花千叶厚瓣,亦蔷薇类也。”
可见当时月季早已普遍栽培,成为处处可见的观赏花卉了。这比欧洲人从中国引进月季的记载早了月一百六十多年。
到明末清初,月季的栽培品种大为增加,清代许光照所藏的《月季花谱》收集有64个品种之多,另一本评花馆的《月季画谱》中记载品种月季有109种。
清代《花镜》一书(公元1688年)载:“月季一名‘斗雪红’,一名‘胜春’,俗名‘月月红’。藤本丛生,枝干多刺而不甚长。四季开红花,有深浅白之异,与蔷薇相类,而香尤过之。须植不见日处,见日则白者一二红矣。分栽、扦插俱可。但多虫莠,需以鱼腹腥水浇。人多以盆植为清玩。”
据《花卉鉴赏词典》记载,1789年,中国的朱红、中国粉、香水月季、中国黄色月季等四个品种,经印度传入欧洲。当时正在交战的英、法两国,为保证中国月季能安全地从英国运送到法国,竟达成暂时停战协定,由英国海军一路护送,到达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手中。
自此,这批名贵的中国月季经园艺家之手和欧洲蔷薇杂交、选种、培育,产生了“杂交茶香”月季新体系。
欧美各国所培育出的现代月季达到一万多个品种,栽培月季的水平远远领先于中国,但都是欧洲蔷薇与中国的月季长期杂交选育而成,因此中国月季被称为世界各种月季之母。
附部分月季品种资料,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