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朱自清散文》的时候,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里看到了一段“佳句”,是这样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我觉得这段好在它使用了静态美和动态美两种形式。“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是描写的静态美,凸显了荷花的香味,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是描写的动态美。
荷香如歌,似有还无,花叶微颤,流波溢彩。叶,花,型,色,味浑然一体,这种美怎不让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