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十讲|《第五讲两套大纲》读书笔记(3)第二套大纲与课外阅读的区别

第一,流行意义上的课外阅读,通常指的是旨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的阅读,且侧重于文学、文化类读物,如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历史地理书籍,以及杂志、流行读物等。这些阅读更多的服务于儿童的精神世界。而第二套大纲,其重点并非仅在服务儿童的精神世界,更在于服务建概念建构和知识学习。当然,它也能发展儿童的精神,但侧重点有所不同,阅读类型也需做出区分。

第二,课外阅读往往是无目的的,更注重拓展视野和丰富精神生活。而第二套大纲则具有明确的目的,即为第一套大纲服务,为学科学习构筑知识背景。因此,它也是教学大纲的一部分。

第三,课外阅读仅指阅读活动本身,而第二套大纲则不仅限于阅读。尽管阅读是最主要的部分,因为人类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文字传递的,但第二套大纲还包括其他一切为第一套大纲构筑知识背景的内容。例如,在低年级特别强调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对于科学学习而言,观察和实验始终是至关重要的,不可能单纯的通过阅读来掌握科学知识。

第四,课外阅读在多数情况下是无目的的,因此它可能与学科教学产生冲突,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例如,当儿童时间有限时,让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可能会与学科知识产生冲突。而第二套大纲则服务于第一套大纲,本质上与学科教学不冲突,反而会提升儿童的学习成绩。这一点,我们应该达成共识。

第五,课外阅读对教师指导性的要求不高,通常只需要教师做方向性的引导或者提供一定数量的参考书目即可。而第二套大纲则对教师指导性要求极高,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高要求。它要求教师对第一套大纲有深刻的理解,并具有相当宽广的专业视野,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二套大纲的教学。此外,这种设计往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更新调整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贡献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二套大纲上,而并非第一套大纲。在这两个概念中,第二套大纲往往更为重要。

思考:第一遍读的时候,我还以为第二套大概就是课外书籍。后来再读一遍我就感觉好像是有一点点不同,可能是教材后面的一些阅读的拓展。但是等我把这5点区别,再仔细再读完一遍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第二套大纲需要深入浅出的理解教材,然后找到一些相关的内容来补充和拓展第一套大纲的知识。那这个真的对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虽然暂时做不到,但是有这个意识可以不断学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