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和平年代,没有刀尖舔血、如履薄冰的生活,不存在只有这一顿饭没下一顿饭的状态,当然更不可能饥饿到消瘦乃至饿死,更不会长时间遭受精神上的苦难与折磨。”
好一个当世太平万物皆欢!
好一个望一叶而障目,坐一井而观天,说一物而夸谈的蚍蜉!
可怜那孤寡老人与留守孩童的年年盼望;
可怜那子不养而亲待,早早进入养老院冠名为"天伦之乐"的老人;
可怜那因琐碎事物而反目成仇的兄弟绵延的下一代,言传身教的将上一代的仇恨带给了他们,美其名曰望子成龙后的"血债血偿";
……
行色匆匆的路人,拖着匮乏的身体,抱着不安的心,憔悴的面容,破碎的心灵,在日日夜夜的自我摧残与社会大熔炉的压迫下迷失自我,身体与心灵渐行渐远,在现实的打击下,最终,理想覆灭,追求丧失,浑噩的度过剩余的时光,而时光也不多了;曾经期望的诗和远方的生活,曾经渴望的仗剑走天涯的潇洒,曾经的兄弟和睦、家和万事兴、子孙孝顺满堂的天幕之年,都变为曾经。
……
依稀记得,那一年,那一天。
凌晨两点,养鱼人叫起贪睡的孩子,昏昏欲睡的孩童被催促着出门,带着扁担、竹篓、水桶、锄头和渔网,外加手电筒就出门了,尽管今年池塘的鱼被偷掉不少,也出现天气干热没有及时蓄水的损失,粗壮的汉子每次看着渐渐被放干池水里蹦跳的鱼,嘴角微微翘起,露出腼腆的笑容,期待着今年的收成,以至于孩童都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凌晨五点,养鱼家的妇人便起床准备好秤砣和大水盆,前往街市,等待着养鱼人的到来,一想到今年收成不错,年前有闲钱给自家的小儿添一件新衣裳,年夜饭可以多上一盘好肉,妇人不由的笑了,家里的早稻可以吃上一段时间,晚稻就挑给政府收粮处,卖的一个好价钱,今年就可以过个好年,还想着待会早点去那编织厂编席子,一个席子一块多钱哩。
早上六点,养鱼人带着孩童终于回来了,带着一三轮车的鱼,开始前往各巷各户送鱼,邻人之间就可以卖出一小半鱼,送完之后就前往街市开始售卖,正售卖忙的时候,却听闻弟弟说咱爸身体不舒服需要去医院看下,忙活几个小时的汉子连忙放下手中活儿,带着人前往医院去了,妇人因丈夫的突然离开忙的焦头烂额,为此还算错了一两笔账目,又白白的损失了一笔辛苦钱。
汉子到中午才回来,回来却听到自家弟弟与哥哥的争吵,吵着这一份医药费怎么出,弟弟说哥哥作为老大需要带头,所以应该多出些钱,哥哥说弟弟常年被宠爱的份应该弟弟多出点钱,两家的孩子各自站在两人身后,汉子无奈,与妇人商量,从今年的余钱里拿出来出这一笔钱,妇人眼睛微涩,同意到,只是可怜孩儿今年新衣裳又没了着落。
于是孩童今年依然没有新衣裳,年夜饭上还是往年一样,没有多出那一盆好肉,大年初一,穿着缝缝补补好几次的衣服,望着大伯和叔叔家孩子穿着新衣裳欢快的奔跑,有羡慕却没有嫉妒,孩童在新学期的家长资料下写下不知多少次的务农,务工,他一直加一句:这样的生活很好,一直很好。
至少爸妈一直在身边;
至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至少知道了生活的艰辛与困苦,渴望快点长大改变现状。
和平年代,需要刀口舔血,如履薄冰的走下去,因为这是改变现实的前提;
和平年代,需要精神的磨难与困苦带领人们走向成熟,以至于可以赡养自己的心灵。
和平年代,幸福感遥遥无期,幸福亦在身边。
和平年代亦不"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