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日,天气:阴,坐标:长沙
长沙之行的第三日,我们的计划是岳麓书院——橘子洲一日游。今日也是我们长沙行的最后一日,上午收拾好东西出门,把行李寄放在酒店后就打车出去了第一站岳麓书院。
车子行经中南大学,进入一段并不宽阔的内部道路,绿荫夹道,一上午车辆就只缓行。下车之后我们就随着人流去到广场,远远地就看见毛泽东巨型雕塑肃立在广场中央,绿植墙壁上挂着一幅红色横幅映入眼帘:“千年学府湖南大学欢迎您!”
沿着指示标识进入,里面更是古木参天,鸟语幽香,亭台错落有致。
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它历经宋、元、明、清各朝,至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
由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是湖湘文化的重镇和楚才培养的摇篮。而今书院依托湖南大学的现代教育资源与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成功实现古老书院的现代转型,成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现代书院,被誉为“千年学府”。
百年学府不少,而千年学府却是稀有,尤其是从古代著名书院,沿承至今,底蕴深厚无以言表。其参天的古木、幽深的泉水、古老的碑石都在细数着它的久远历史。依山傍水,是一处内蕴深厚而人杰地灵的地方。
从度娘处得知: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据悉书院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主体建筑面积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兑成、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来到岳麓书院大门,门额上写着“岳麓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门两旁悬挂“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誉为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大门进入后有二门,门额“名山坛席”,两旁悬挂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额。正好遇见导游介绍:“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人、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太学槐市之盛。
徐徐进入,来到讲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实事求是”的门匾,这是学校的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
讲堂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
此时阴沉的天空中下起了绵绵细雨,但这并没有影响游客观赏的心情。大家继续沿着亭台林深处蜿蜒行走,穿过屈子祠,走过一片竹林,走过一座长亭,继续盘山而上,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爱晚亭”。
山间泉水潺潺流动,爱晚亭矗立于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远远望去就像是插在山间的一朵红花,镶嵌在绿树苍柏中,格外引人注目。
徐徐进入,才真正看清了她的真面目。“爱晚亭”匾,由毛泽东题写。该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
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
依旧下着绵绵细雨,撑一把小伞,在青翠欲滴的山间,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那飘舞纷飞的细雨,就像绵延千年的情思,悠长悠长。
越过爱晚亭,继续往林深处走,坡越来越陡,继续沿着山盘旋而上,息息停停,终于登上了顶峰,山上仍然游人如织,原来不止在闹市里喧闹。下山的索道已经票售卖一空,只能换乘观光车下山,曲径通幽,下山就到了东大门的岳麓山脚下。
下山之后时间已到中午,吃过午饭后,我们便去了龙骧橘子洲,这是我们旅行的最后一站。中午没有午休,大家也走得有些累了,下午的参观差不多就是乘坐小火车观光车走马观花似的游玩一番,身体的疲累和返程的情绪交织,似乎已经没有了太多游玩的心情了。
参观完毛泽东青年艺术巨型雕像就折返。随着观光车返程就直接出到了景区的门外,外面有直通部分区域的车辆。我们已就此告别了三日的长沙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