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欣,全职主妇,正面管教和非暴力沟通践行者。
这是我分享的第6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
这本书会分为几个主题来分享。
第一个主题:积极倾听。
孩子为什么不再与父母谈论他们的真实想法?
正文开始:
我们都知道关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的质量,是父母能否成为孩子的强有力的帮助者的决定性因素。
当一个人能够感受到,并且向另一个人表达真诚的接受时,他才拥有帮助这个人的能力。
而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真正被另外一个人接受时,他才会开始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么改变,如何成长和发挥潜能。
当孩子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并且向父母发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在父母那里通常会被定义为“不良行为”,而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接受。
《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将孩子们带着情绪和问题来找父母时,父母通常的口头回应方式总结为12种沟通障碍:
当我们用这些沟通方式给孩子回应的时候,传递给孩子的意思远远超过了你建议的内容,孩子会听到一些隐藏信息,或者附加信息,让孩子感觉到:
**被质疑,被否认,被忽视,不被信任,不被接受,不被认同。。。
**
每一次与孩子的谈话,都进一步定义了亲子关系。
每一条信息,都在向孩子传达了父母对他的看法。
久而久之,孩子便再也不愿意向父母打开心门。
而谈话对于孩子和亲子关系可以是破坏性的,也可以是建设性的。
积极倾听,就是一种建设性的谈话方式。它可以帮助孩子开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释放情绪和定义问题。
积极倾听是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和语言背后的情绪进行解码,并且以接受性的表达形式反馈给孩子的过程。
积极倾听的适用场景
它仅仅适用于问题归属于孩子的时候,并且作为父母,不做问题的接收者,而是作为一只“同情的耳朵”或者“回音板”,把问题的归属权留给孩子,并且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的问题对父母造成了影响,急需解决问题的是父母,那么使用积极倾听是无效的。
比如,孩子早上吃床不想穿衣服,问题归属于孩子,适用积极倾听。
但如果孩子的磨蹭影响了父母上班时间,那么问题就归属于父母,积极倾听不再适用 。
积极倾听的效果如何
积极倾听可以帮助孩子表达他对一种情况产生的情绪,把这些情绪释放出去,并且感到某个人是可以接受他的情绪的。
孩子需要情绪的宣泄。
孩子需要父母的接受。
但通常,积极倾听并不能带来立即的转变,他只是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结果通常是父母不知道的,甚至一段时间内都不明朗,但通常,孩子自己会寻求解决方案。
父母通常不接受这种非结论性的谈话。
但我们低估了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能力,一旦我们对孩子充满信心,就会允许谈话及时的停止,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并且定义问题,然后,把问题的解决空间留给孩子。
何时何地使用积极倾听
孩子随时随地都会发出信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正在经历的事情。孩子最希望的是,让父母了解他们的感受有多深。
所以,积极倾听的适用时机是随时随地的。
尤其当你的孩子发出奇怪的信息,问一些看起来不太平常的问题,会是积极倾听的最好时机。
这时候如果我们习惯性给出一个答案,而不是对孩子的话进行解码和反馈,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情绪和需要,将会损失一次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更甚至丧失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
使用积极倾听经常会犯的错误
用指导操纵孩子:
这一点需要特别警惕,如果父母想的是用积极倾听来让孩子更服从,更听话,结果一定适得其反。
打开一扇门,再关上一扇门
就是说你用积极倾听开始了一段对话,却在孩子说出实情的时候大发雷霆,或者转而使用前文所述的12种沟通障碍,孩子会认为你在给他设置陷阱。
鹦鹉学舌的父母
只是简单重复孩子的话,而非对“情绪”进行解码。请记住,积极倾听的目的是为了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帮孩子定义问题。
缺乏移情作用的倾听
很多父母无法接受情绪的存在,对自己和孩子都是。父母需要清楚,每个人都会产生情绪,这是正常的。
情绪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但通常是短暂的。情绪消除的关键是被接受和承认。
在错误的时间使用
双方都没有时间的时候,不要轻易开始一段对话,匆匆结束不会让彼此产生联结,当孩子发出信号他想结束这段对话,不要再继续。
当孩子真正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不要过度使用积极倾听。
如何开始?
非语言方式:
使用身体语言表示接受,张开双臂,拥抱;不干涉孩子的问题,或者被动倾听,沉默是一种神奇的沟通方式。
可以总结为: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语言方式
简单的敲门砖:谈话邀请,用“你”开头,“把球留在场地”。
比如:你愿意多说一点吗?
值得一提的是:
积极倾听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同样适用,我们同样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码,并且用他可以理解的方式予以反馈,身体语言或者简单的对话。
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有风险的,在你完全理解一种方法的使用机制和背后的理论基础之前,请不要轻易开始。
任何方法不可能在任何场景下对任何孩子都适用,如何取舍,如何选择,需要父母对孩子的了解,需要父母自己的智慧。
-end-
每周日分享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