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座落在南方泉西南端的茫茫太湖边,其形状和体量与锡山几乎相仿。
竹山作为一座独立的小山峰,三面临湖,仅北端与陆地相连,而且湖中孤石叠峰,蔚为壮观。站在独石叠景处,远望岛屿帆影点缀,美不胜收。
登山远眺,百里湖面波光闪烁,气势磅礴,使人有顿入仙境之感,景色十分的幽美。竹山西隅与庙山之间天然形成了"庙堂湾",为结籽湾的湾中之湾,在这里面向八百里太湖,波澜壮宽,众多岛屿浮显于浩渺的烟波之上,若隐若现。山平水远,气象万千。春日炊烟袅袅,秋月银光闪烁;早潮卷雪飞空,晚霞丹锦滿天。四时之景,万紫千红。晴晦雨雾,千姿百态。
竹山在宋代、明代是无锡的风景胜地。那时的竹山,滿山稠植翠竹,故山因竹名。因景色壮美,环境幽雅,使南宋著名词人蒋捷隐居于此,并自号竹山先生,有《竹山词》传世。竹山因景得名,又因人得名,是历代骚人墨客聚会抒怀之地。竹山在清代,改竹植松。松又毁于日寇,竹山自此秃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竹山开矿採石,围湖造田,从此不见了竹山和庙堂湾,只留下竹山遗址和西侧围湖长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