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整理书柜。
收拾完大宝的书柜,发现学习用书和课外读物规划整齐后,拿什么都方便。索性便一鼓作气收拾了小宝的书柜和我自己的书柜。
一共花了两个半小时,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人也很累,但确实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过去这几年,浪费了不少钱,买了一堆没有什么精神营养的书。
比如大宝要买的芭比公主系列的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书。还有各种打着让女孩快乐成长旗号的公主书。
大宝和小宝最后能看的书,以硬壳的绘本故事居多。还有系列图书,比如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杨红樱图书系列,小豆豆系列。
这也是我将来为孩子购书的一个方向,要买那种可供反复阅读、有教育意义的书。
我自己的书大约有300本。但其实有一大半看过以后平时都很少再翻阅,还有三十多本一次都没有看过。
感恩去年下半年参与了时间管理的社群,学习到有关时间管理的知识。
之前整理书柜,看到书会觉得他们是钱买来的,如果买来不看,就得把它看过一遍才算值得。有的书看过觉得还不错,就得放着,因为说不定以后会看。
但是现在我看这些书,他们全都变成了可以用时间衡量的物品。
我丢了公共营养师的书,那是两年前买的,当时特别想考营养师,也报了课程。但去上营养课时,同学问我学完了之后,你想干什么?我说我想当营养师啊。
回答完以后,连我自己都有些害臊,因为我不过只是想了解一些营养学的知识,还根本没有想从事营养师这个行业。
学习营养师的初衷,最主要的还是想知道如何吃得健康,通过饮食来保持苗条的身材。而这些我从另外一些讲关于轻断食的书里,同样可以获得。
不仅如此,轻断食的书提供很多食谱,和营养师总结出来的减肥瘦身经验,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方便我参考着操作。
我看到《高倍速阅读法》这本书。这本书上介绍的方法,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学会如何在一小时内读完一本书。
去年我还参加了高倍速阅读法的线下交流会。聆听了从日本来的高倍速阅读法讲师传授的知识。
组织者有一个案例特别能打动我。她说:“学习这个课程,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读书速度快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儿。有很多企业老总在读MBA之前,看到一大堆书单头都疼,后来得知这个课程,就在读MBA之前先学习这个课程,这帮助他们很好地吸收MBA的知识。”
为此我曾经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坚持一至两天读一本书,并且写读书笔记。当我读书笔记发在简书上时,心里很欣慰,觉得自己大有收获。
但是今天在整理书柜的时候,看着这些我曾经读过的书,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印象了。
假如每本书能够让我想起一两个知识点,或者是能给我一个帮助,我都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坦率说,2017年的第四季度,我读了五六十本书。只有不到十本书,给我这种感觉。
在我读过的这些书里,最喜欢刘墉写的书,因为他的书特别接地气,而且可以直接解决我生活中的困惑,并且能让我会心一笑,帮助我做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大宝也特别爱看刘墉的书,为此我们还买了一个刘墉的微课,听他讲为人处事,这个微课是我们从头到尾听下来,还想一听再听的课程。
在剩下的书中,粗看了一下,只有不到一百本书,我还愿意再看。
所以。这不由得让我思考,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享受读书过程中,不由自主被打了鸡血,读完一本奋斗一两天,然后再读另一本,继续激励自己,打打鸡血吗?肯定不是!
那么为什么要激励自己一直读书呢?去年下半年,我一直参加社群读书,激励着自己坚持自媒体事业。
结果公众号写个四个多月,不想再继续。社群管理参加了几次,也决定放弃。唯一一个,始终坚持的是平时无人问津的简书。没几个人关注,也挣不了钱。
但是我却愿意持之以恒的坚持。为什么?因为。我可以排除社群和其他外在的干扰,做自己想做的事。
坦率说,社群是一个可以给你打鸡血的地方,但却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很厉害,可以去尝试很多事情。然后就对很多东西都去研究学习,最后却没太大收获。
自媒体的世界很精彩,但那感觉像是网络世界的一部分,是虚幻的。所以如果能把对自媒体热情,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品质,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读书类似于求医。读的多,不如去读适合自己的书。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去读什么类型的书。这样子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的实践中,才能够收获真正的益处,而不仅仅是激情澎湃一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