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中教师,解高考题的能力是专业能力最直观的的体现,是一项基本功,可我却显得“功力不足”,这对我不仅造成较大的困扰,也让我在专业上并不太自信。
高中时候,我经历过三个不同风格的数学老师,第一个是高一的时候,是个中年教师,刚从地州上从初中调上来,拼劲十足,课堂严格,要求我们能够完整的背完课本的定义,可对我高中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第二位老师是高二的时候刚调上来的前地州学校校长,教学能力不敢恭维,课堂松散、知识点教授没有逻辑,所以从那时开始便彻底放弃了学数学;到高三,不仅又换了班主任,还换了数学老师,两位老师是从高三刚刚转接我们班,功底深厚,教学一流,便才开始认真学习,无奈中间一年丢的知识太多,学起来也着实吃力。
这已然成为过去,现在要做的事情不是抱怨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是正视自己的弱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去做相应的强化练习。目前我的优势是表达能力和教学理论,不足是高考解题能力,而我最近已经确认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就必然要去弥补自己的这块短板。
制定计划,和学生一起成长,引领学生成长。在弥补短板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不仅可以给自己更多的信心,还能够告诉学生,老师也不是无所不能,而是在持续的学习而已,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给学生看。
按照我自己设计的积累本使用要求,做日整理、周整理和月整理,每天一个题,每周做五天,每月做四周。结合我最近在学习波利亚的《how to solve it》,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做梳理,题干用黑笔摘抄,解析用蓝笔整理,分析过程用红笔。
加油吧!专业化之路,起点只是开始,最重要的是持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