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杨绛传》,又看了她写的《我们仨》,越来越敬佩杨绛了。发自内心的敬佩杨绛,不仅是因为她的学术渊博和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更欣赏她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她堪称生命的正能量。
她历经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静、充实、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地生活着,这才是值得世人永远学习的地方。
一、生平
杨绛出生于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形成了淡泊名利、独立自信、能够独挡一面的性格特质。由于不喜欢政治学,她转报了清华的文学院。在那里,她遇见了一生挚爱,开启了温暖有爱、跌宕起伏的一生。
二、经历
在欧洲留学时,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回国,先是在振华女校任分校校长,后又到清华任研究员、副教授。她历经生活的艰难困苦、颠沛流离、后又遭遇了政治运动的一次次洗礼,仍然初心不改、一心向学。她的坚韧和乐观让人敬佩。她终于在1976年熬过“严冬,”迎来知识的“春天”。后来又经历了女儿、丈夫相继离世,她放下悲伤,整理丈夫遗作,后又书写了自己的回忆录――催人泪下的《我们仨》。
三、成就
杨绛创作的《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等剧本,在当时的剧坛上反响很大,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和业内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
但她最大的成就还是在翻译和写作领域。她一生翻译了国外的名著《吉尔·布拉斯》、《唐基柯德》等多部作品;她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也成果卓著,其中以《干校六记》和《孟婆茶》最为著名。不仅如此,她的小说《倒影集》和《洗澡》也广为人知。
她还在人生后期,把钱钟书的多部作品编纂成册,得以出版。
接下来我想说说杨绛的性格特质和带给我的启示。
四、乐观
她说过:“我们不论有多少劳累辛苦,一回家都会从说笑中消散。”就是这种性格让她在经历了一次次批斗、揪斗和一次次冷遇之后仍然能够坚强挺立。
五、坚韧
大家闺秀的杨绛为了生活和支持丈夫创作,甘为灶下婢;在物质匮乏的时候,她能放下身段,到街上抢大米;在政治运动中,好多人都倒下了,是她坚韧的性格让她熬过政治的寒冬,迎来学术的春天。
六、睿智
在政治运动中,她没有激烈对抗,而是学会了柔韧和顺承。正是因为她的睿智和灵巧,她翻译的《唐吉柯德》的书稿才得以留存。
七、淡然
她淡泊名利,对苦难总能淡然处之,在痛失亲人之后,还能放下悲伤,留下来“打扫战场”。她一生磊落,人淡如菊。
八、宽容
把过去的伤痛全放下,才能轻松开始新的生活。她不念过往、对事宽容,悲悯之心常有,感恩之情常生。
九、超脱
她不被物欲绑架,室内陈设简单,只留书香满屋。她言语诙谐,云淡风轻。她看淡生死,在丈夫和女儿离世之后,她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十、宁静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她静得就像一幅画,身处乱世、历经磨难却能做到“心远地偏无喧嚣”;面对赞誉虔诚膜拜却能“淡泊宁静以致远”。她似画中人,淡然看人世;又如观画者,从容悟人生。
杨绛活出了静的最高境界——穷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
这就是杨绛的一生,留给世人的不光有伟大的创作,还有巨额的精神财富。纵然杨绛已远去,但她的深情与优雅依然在岁月的轮回中静静流淌,且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