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未必会凸现人性的高贵,反而还会让人变得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这是毛姆以为的苦难对与人的影响。这个跟我们根深蒂固的苦难可以塑造高贵品格的思想是相悖的。可是,扪心自问有谁又愿意受苦受难呢?可是,当我们自己受到生活的折磨时候,更多是把苦难当作自我的安慰剂罢了。要说那些鼓吹喜欢苦难,把苦难称作是成功路上的奠基石的道德家,不知道是真心喜欢苦难有爱好受虐的倾向,还是说错把自己忍受苦难超脱苦难的能力当作是苦难带来的积极效果…
倘若,我们穿越古时候去追问那些饱受生活折磨的伟人,你去问问他们:你的成功,你该归功于你所受的苦难吗?我想答案应该不一定都是把苦难歌功颂德的吧,肯定也有不愿意回忆那段日子所受的折磨吧!我们好多时候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不能成功是不是受的挫折还不够多,吃的苦还算苦,受的难还不够大。为什么会有这种受虐倾向呢?因为,我们的专注力不是在解决问题上,而是在自己对苦难的忍受力上面,厚此薄彼。大概,悲观情绪里面就有苦难在作祟吧。
看看电视剧那些犯罪刑侦片里的犯人,好多不是经历了生活的折磨苦难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他们我们以为的坚强勇敢的美好品格。反而是暴涨了他们身上的戾气,把他们人性的阴暗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他们心胸狭隘,即使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他们犯罪的导火线。那么,苦难于他们无疑就是让他们埋葬自己人生的罪魁祸首。所以,苦难与快乐有时候真的不只是一对难兄难弟,更多时候扮演的是魔鬼与天使的角色。所以“快乐的人有时候可能就会展现出高贵品格,苦难却使大多数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