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期间,企业迎来一项重要的税费减免政策。该政策针对招用特定重点群体的企业,旨在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政策内容
企业若招用脱贫人口,以及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 “企业吸纳税收政策”)的人员,并与这些人员签订 1 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那么从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当月起,3 年内将按实际招用人数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 6000 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上浮 30% 确定具体定额,例如某省可能将定额确定为每人每年 7800 元。
政策解读
享受主体:属于增值税纳税人或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企业等单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只要招用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并满足合同与社保缴纳要求即可享受。
享受方式:
申请:企业持招用人员的《就业创业证》(脱贫人口无需提供)、与重点群体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及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记录(部分地区通过信息共享审核可不提供)向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递交申请,人员变化时需办理变更申请。
税额减免顺序及额度:按招用人数及实际工作月数核算减免税总额,每月依次扣减相关税费,以实际缴纳税款与核算总额的较小值为减免额,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差额处理,工作不满一年按实际月数换算减免税总额,每人享受优惠期限最长 36 个月。
资料留存:企业需留存登记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证》(脱贫人口无需提供)、《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认定证明》、《重点群体人员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表》备查。
注意事项:企业若同时符合多项扶持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可选择最优惠的一项,但不可重复享受,避免过度得利,确保政策精准实施,推动就业市场良性发展,助力企业与重点群体实现双赢。
重点群体退税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减轻税负、增强竞争力的机会。然而,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需要克服数据筛查、员工配合度等难点,并注意潜在的政策变动和材料审核风险。通过与税务部门保持沟通、利用专业机构服务以及采取有效的内部管理措施,企业可以提高申报成功率,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