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刷微博的时候,一条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它的主题是“如何看待书店落寞现象?”。
其中有一句话格外冲击人心,它的原话是:
十个奢侈品牌的倒闭,也不如一家书店关门带来的震撼。
从表面上看,它讲述的是书店运营的现状,而实际上也是当代人读书的一种显在状态。
书店关闭一方面也说明了经营者的管理不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现代愿意读书或者愿意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想想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确实是变化多端的时代,不同奢侈品牌的倒闭已经司空见惯,我们可以丝毫不为所动,而当书店关闭是由于大家不愿意去读书买书时,确实是应该反思了。
不知道从哪听到类似一句话,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不去读书时,那将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02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爱读书了?
其中不乏有受到应试教育的荼毒,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从小就被教育读书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成绩好才能进入更好的学校,才能受到更多的关注。
当一切强调以结果为主,难免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当不再受家长和老师的约束为主时,读书成为了自愿,逆反心理的作用就是不想读书,追求天性,放飞自我。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读书好像成了一种很奢侈的事情。
我花掉二百多块钱去买书,我的同学会为我感到惋惜,她还会强调:“如果是我的话,我更乐意买一件漂亮的衣服。”
毕竟她是她,我是我,我不会在意。
但是,当周边很多人都这样说时,瞬间就觉得自己好像犯了很大的错误一样,好像这笔费用花在哪都行,就是不应该花在买书上。
我想,这也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如果你买一双鞋、一件衣服,它能穿在你的身上,让你感觉舒适又满足;
如果你买一套化妆品,涂在脸上,它能使你光彩夺目又迷人,同时这些东西又能够让你的外在形象加分。
如果你买了书,则会是另一种情况,它是一种隐形的财富,需要你花费时间和功夫来阅读,而这种成效不会马上呈现出来,它的增值作用不如其他物质需求来得那么快。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认为读了就行了,当时学到了知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忘记,读书如雾里看花,看似用处不大。
所以,当物品需求和买书放在同一平台上,权衡利弊之后,大多数人更趋向于自己急需物质带来的心理满足。
03
当你说买书的时候,她们也会友好地提建议:“买什么书啊?去图书馆借就好了呀!”“实在不行就去看电子版啊!”
当手机、电脑成为人们的必需工具时,纸质书受到了冲击,电子书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
网络时代的方便让你随处都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气息,只要你想阅读,手机电脑打开,各领域各时代的书籍让你应接不暇。
也能随处可见,散落成堆订阅的报纸和杂志一天天增高,没有人去翻一下,除了灰尘的堆积,等实在没有空间来堆放时,最终送给收垃圾的阿姨。
这就意味着在时代的浪潮下,传统的纸质行业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科技的发展,确实让一些行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反观当下,电子信息的时代让更多的人更爱读书了吗?
倒不见得,除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不知道有哪些人能够真正做到两三个小时不看手机。
我们感慨自己生在高科技的时代,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但有时候因为这种不自觉地接受,逐渐让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如果你不知道哪个作家、不知道某部作品,不知道怎么解读某个问题,这时候只要你打开手机,一切答案应有尽有,你总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那一个。
不用深度阅读,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所有人接受的东西都差不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手机已然与每个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你需要什么,它就会为你提供什么,当你不需要什么时,它会主动为你推荐什么。
04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也感慨道,手机现在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离开它两三天,你就可能觉得与世界断了联系,有时候不是人控制了手机,而是手机控制了人。
说得确有几分道理,我自己也深刻感觉到,有时候想上网查资料,不自觉就从这个话题跳到另一个毫不相关的话题,不由得背离了初衷。
当翻开一本书的的时候,时常也会担心是否有别的消息提醒,害怕误了最佳时机,不自觉地也会翻一翻,以免错过一些事情。
而事实是,有事的情况微乎其微,白白的浪费了几分钟,打扰了思绪,而那些自控力差点的人则更容易被手机分散注意力。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我们接受这样的时代,但并意味着每个人都在时代中被沉沦,即使个人的力量很小,只要你做出改变,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依然能够成为时代潮流中那片不同的浪花。
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惊叹它带来的发展与机遇,有时候也感到无能无力,我认可每个读书人的读书方式,也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回归到我自身,我买过书,也常去图书馆借书。
比起电子书,我更喜欢纸质书,更喜欢在自己买的纸质书上写写画画,遇到有感触的句子还会涂上不同颜色的标记,回头看看也是满满的收获。
一个书店的倒闭也许不算什么,但希望每个人不管在时代的潮流中如何奔涌,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那片心灵的栖息地,来安放思想的灵魂,让心灵有所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