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每天写50字的Xiao 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转发,请保留完整信息,注明出处,包括此部分。
身为父母的中国人,有几个不为孩子的视力担心?
由于基因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中国的近视人口在快速增长。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59149112215865.html
当然,中国也不是唯一存在这个问题的地方,具有类似基因和文化的其他东亚地区一样都有非常高的近视人口比率。
虽然娃在澳洲,学校一贯放羊式的散养方式,课外活动多作业压力小,依然没有摆脱近视的影响,毕竟父母近视的基因在那呢… 澳洲Kindy(相当于幼儿园大班,4岁左右)开始会有例行的视力和牙齿检查,发现我女儿的视力略低于正常范围,负责检查的护士就写了一个推荐单,让家长带孩子去全科医生那里复查。约到全科医生后也是常规的视力和眼底检查,这时候还不能配镜,而是又写了封推荐信再转去专科医生那里。专科医生可以由全科医生帮忙选择,当然家长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选,全科医生这里的作用基本就是写个推荐信。澳洲的大多数专科医生都是私人诊所形式的,比如看眼睛就去眼科医生自己开的诊所,看牙就去私人牙科诊所。规模大的诊所也会开成连锁店,依然是以私企形式存在。
好不容易到了眼科医生那里,又是类似的检查,终于上了一点高级的仪器,态度也是很好,认真地讲了一下儿童视力的发展情况和如何控制,当然他也不负责配镜,只是给了验光单。于是又是一番讨论和推荐,最后到了一家不错的配镜店,这个就跟国内类似了,拿着验光单选了镜框镜片,算是把眼镜配下来了。不过小孩脸型小,不是每家店都有合适的镜框的。从收到学校护士的推荐单,到最后配好眼镜,整个过程花了将近2个月。没办法,澳洲的医疗体系就是这么复杂,各个程序相互独立,避免了垄断但也极大地降低了效率。
由于女儿的视力问题主要是轻微散光,专科医生倒是比较乐观,建议日常保持佩戴,甚至觉得如果控制的好,过一两年可以不用戴眼镜(后来证明确实是乐观了…)。前两年的效果也确实不错,甚至还把眼镜度数调低了一点。两年后医生开始着重控制眼轴的变化,他的意见是现在儿童眼轴增长的速度比我们这一代人要快,出现的年龄也早,比如父母一代如果在青少年出现近视,子女一代可能不到10岁就出现了。原因也不是很确定,遗传,更长的屏幕时间和更少的户外时间都有影响。我们周围相似年龄段的五个孩子,已经有四个孩子不到10岁就陆陆续续出现了近视问题。医生也是建议继续保持日常戴眼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户外活动是最重要的,保证一定的有阳光的户外运动时间才是最应该重视起来的。
眼科医生的建议
为了控制眼轴变化,专科医生开了阿托品(Atropine)滴眼液,每天晚上临睡前滴一次。这个滴眼液的浓度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会有所调整,有高有低。滴了一年以后总体控制的还不错,不过医生又建议上了“多区正向光学离焦”(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D.I.M.S)镜片,有至少两个牌子可以选择,也是一种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控制儿童眼轴发展的技术。价格比普通镜片贵不少,即使保险能够报一点。当然对于大一点的小孩会有更直接的控制方式,比如夜间佩戴的角膜塑形 (Ortho-k, 俗称OK镜)和日间可以佩戴的儿童隐形眼镜,通过物理压力的作用来控制眼轴发展。这个需要小孩自己愿意佩戴,毕竟不是那么容易让每个孩子愿意把东西放到眼睛里的。
目前能得到的信息:
-
儿童近视跟遗传密切相关
-
早期干预(眼轴还没快速增长之前)对减缓近视发展比不干预的效果要好很多
定期(半年或者一年)测量眼轴并控制眼轴增长非常重要
-
家长能使用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户外阳光下运动时间,但是当眼轴已经开始快速增长时(比如每年>0.4毫米)才开始户外运动就有点晚了,这时候户外运动已经很难控制眼轴快速增长了
出现近视之后想杜绝是很难的了,但目标是控制不要发展成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因为高度近视以后容易有多种眼科并发症会很危险
近视的预防方式应该在各个国家类似,就看是否能够真正遵循科学方法,比如眼保健操就有临床实验证明对控制近视完全无用,相关的讨论可以找到很多。作为近视大国,我们在预防这方面肯定也是发展迅猛。不得不感叹医疗技术的进步,控制儿童近视发展的手段是越来越多,而且都有不错的临床验证效果。当然为了让孩子远离近视,眼轴发展慢点,还是多带出去户外运动吧。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