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这是我2020年教师节写的一篇文章,今天读来,还是感同身受。拿出来与各位朋友分享。
今天是教师节,跟往常一样,早上一睁眼就打开手机,准备接受老学生的祝福短信。记得前几年的这个时候,手机恨不能都要爆屏,一个接一个,我读着孩子们发来的节日祝福,真心体会到当老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然后挨个回复。感觉好充实、好幸福的一天。
今早很意外。去年毕业的学生竟然一个也没发短信的。细细心思,我们互为好友的本来就不多,又没在一个群里,我怎么能收到短信呢。后来陆陆续续收到几个老学生的短信,感觉稍微好了一些。
这难道仅仅是意外吗?去年把这批孩子送到理想的大学后,联系的真不多。是老师不是原来的老师了还是学生不是原来的学生了?我今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几年一直在教重点班,校长还把它称为火箭班。每个班里30-40人,目标就是培养清北学生。开学之初,领导和我们一起确定清北重点培养目标,一般6人左右。领导的意思是让这几个独霸课堂。课堂上要反复提问这几个学生,课后要经常找这几个人面谈。每次考完试后要找这几个人面批面改┄┄
我们老师虽然都觉着这个做法不好,但是领导要求、清北培养压力巨大,很多时候我们也迫于无奈,在这些孩子身上付出的世界和精力肯定要多很多。其实我们能体会到其他孩子的心情。他们对老师不够感激、过后联系不多也是正常。
结果是,原来确定的6个人,最终高考都考的不是很理想,而没有入围的其他同学却考出了班里第一名、市里第二名的好成绩。意外吗?不意外。前些年的文科高考也大都如此。有一年山东省文科状元韩梅君就不在老师的重点培养范围内。
我们的教育病了。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名生,就是为了培养清北学生吗?在一定意义上讲,清北学生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他们不可多得。对大多数孩子和大多数家庭来说,他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最大多数的普通孩子,帮助更多的孩子考入理想的大学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同学说wszx(我在的学校)不如cyyz(当地的一中)好,因为那一年我们学校考的清北学生不如一中多。我当时就恼了。真的体会到有一句话说的好(我改编的):什么是单位?就是允许自己一天骂800遍也不允许别人骂一遍的地方。
领导们为了政绩工程一味的强调清北培养目标就罢了,咱们老百姓比什么清北?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孩子都是普通孩子,cy每年能考上清北的就那几个,大多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你说你跟着瞎操心干啥,我倒要看看这个同学的孩子能考个什么学校。
善待跟我们相遇的每一个孩子。不是为了教师节的短信,更是因为教育是关乎千家万户、积德行善的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