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到一个好老师的课堂要达到“得意忘形”之境界。那么何为“得意忘形”呢?即摆脱固有的模式束缚。
“得意”包括三个维度:
一是要“得教材之意”,也就是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主旨、特点和编写者的意图;
二是要“得学生之意”,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控学生的情绪,使之渐入佳境;
三是要“得课堂之意”,即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套不变的、机械的程序。
“忘形”是指,一个好教师,首先得忘掉自己的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要时刻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
二是要忘掉教材之形,即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也不拘泥于某一种程式,而以自己的教育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是要忘掉课堂之形,努力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和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与学生的合作中享受到教育的乐趣。
老师的课堂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能好在哪里呢?所以课堂想要摆脱某种模式束缚,老师就要根据自己固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特长,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