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九一八事变、马占山抗日与蒋介石下野

从今天开始,笔者开始更新《中国血泪之抗日战争》系列,该作品完全为作者原创,全文7万多字,采用编年体的纪实方式,尽量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全面讲述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整整14年间,中日双方所进行的各种大小战争,其中穿插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和博弈,以及各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笔者水平有限,不足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雅正。

1391年9月18日晚10点,距离沈阳北大营800米的一段柳条湖铁路被日本炸毁,日方诬陷是中国东北军所为,还在现场摆上三具穿着中国军队的士兵尸体,日本关东军守备第二大队随即开始进攻北大营,当时驻扎在北大营的是中国东北边防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不在军中,值班的军官便把电话打给了沈阳城中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荣臻又向坐镇北平的张学良电话请示,得到的命令是,“不抵抗,即使被缴械,占领营房,均可听其自便,”这一道命令一下,直接导致整个东北迅速沦陷。

其实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国民党东北当局就已经预料到日本人要对东北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张学良曾多次向中央政府请示汇报,但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视南方的工农红军为心腹大患,并调集重兵对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国民政府为避免双向作战,蒋介石曾在八月份密电张学良,“无论日军如何在东北挑衅,我们应不抵抗,力避冲突。”其实关于是谁下达的荣臻的这条“不抵抗命令”已经是一团迷雾,无从考证。

晚年的张学良把此事由自己一力承担,坚持称不抵抗跟国民政府没有关系,而是自己判断错了时局所致,当时的日本人经常军演,也跟东北军发生冲突,事后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张学良以为九一八当晚的情况跟之前如出一致,希望事后用外交途径解决,他也没想到日本会借九一八迅速占领东北全境,因为“不抵抗政策”,导致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恶名,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当然,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极大可能是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背了黑锅,在九一八事变前两个月,也就是7月份,日军在吉林挑起“万宝山事件”唆使朝鲜暴弄残杀我国农民,当日在蒋介石的日记里,第一次出现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词语——“盖攘外必先安内,革命而为救国,亦惟保全民族之元气。而后方能御侮,完成国家之统一而后乃能攘外。今日之战争,乃为救国与卖国之战,革命与反革命之争,人之爱国,当有同心,阋墙御侮,古有明训。”九一八发生之时,蒋介石人在南昌,正指挥三十万大军对工农红军发动第三次围剿。

当然,关于张学良下达不抵抗政策的目的,还有一种说法,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前几年,东北一直动荡不断,1925年郭松龄的反叛,使得东北军实力大损,1928年,东北王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年仅27岁的张学良被迫提前上位,资历浅,年纪轻的张学良对于东北局势的把控并不稳固,张作霖留下的一些遗孤老臣与张学良也并非是同心同德,仅在次年就发生的“杨常事件”便是佐证,张学良需要时间来掌控东北,在此期间,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也不愿意与日本人起大规模冲突。1931年春,石友三发动倒张战役,张学良被迫把东北军主力调入关内与石友三决战,东北关外实力空虚,几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九一八当夜,东北北大营驻兵6000人(也有说是8000人),而进攻北大营的只有三百日军(也有说不足千人),东北军大部严格遵守上峰命令,没有进行抵抗,全部被日军射杀或者被俘,但是也有不听荣臻的,260团团长王铁汉拒绝执行命令,率领部下坚决还击,打响了中国抗日第一枪,战事很焦灼,凌晨四点,日军第五大队投入战斗,王铁汉团长率部退入沈阳东山,凌晨五点半,北大营被日军占领,日军进入沈阳城。

在东北军几乎拱手将沈阳送给日军之时,沈阳市公安局局长黄显声却毅然下令全城2000多名警察持枪上街,抵御日寇,这些只有轻武器的警察明显不是荷枪实弹的日军对手,下半夜黄显声部弹尽粮绝,伤亡巨大,不得不忍不痛退下令出沈阳城,黄显声退出城后,以残部为基础,大力发展武装部队,坚持抗日,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1936年黄显声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在武汉被国民党逮捕,于1949年11月被刽子手枪杀于白公馆步云桥处。在小说《红岩》中,那个教小萝卜头读书写字,最终被国民党杀害的黄将军的原型,便是黄显声。

与此同时,柳条湖爆破一个小时之后,奉天特务机关参谋长的花谷正,马上给旅顺的关东军大本营发出电报,致电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诬陷中国军队进攻日本驻军,日本关东军陷入苦战,本庄繁即刻下令,关东军全面投入战斗,关东军依靠满洲铁路,四处出击,至9月19日上午九点,包括长春,抚顺,辽阳,营口,铁岭,鞍山等近二十座城市全部沦陷,很多居民一觉醒来,发现挂在城上的不再是青天白日旗,而是日本人的膏药旗,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夜时间失地千里,纵贯世界历史也是十分罕见的。

1931年11月,日本关东军一万余人并由日伪边境保安司令张海鹏率领的伪军向北进攻黑龙江,张学良为挽回不抵抗之颜面,电令黑龙江代理主席马占山死守勿退,但却并没有给马占山有效的弹药补给,如此情况下,马占山集合军队,军警,警察两万多人于江桥进行阻击,史称“江桥抗战”,这是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与日军作战,战争打了三天,马占山部为血东北不抵抗之耻,打的十分骁勇顽强,甚至还用轻武器击落敌机一架,迫使日军由攻变守!

日军进攻受挫,死伤千余人,马占山成为了全国皆知的抗日英雄,鼓舞了全中国的抗日士气,日本没有想到关东军在江桥遭受了如此大的抵抗,马上调集一万三千名日军并几十辆飞机,坦克,大炮支援江桥,江桥日伪军超过了三万人,但是马占山这边,张学良的援军始终未到,这让张学良再度遭受了全中国人的批评与谩骂,内无援兵外无增援的情况下,马占山率领孤军与日伪再度激战十天,终是不敌,被迫退入齐齐哈尔,19日日军进攻齐齐哈尔,马占山被迫退入海伦。

与此同时,日本的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在十一月,操控一些便衣队在北平,天津制造动乱,趁机把溥仪从天津带到了旅顺,策划满洲独立。接连对日本人的失利,让南京政府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1931年12月,蒋介石因为抗日不利,宣布辞去国军政府主席与海陆空三军总司令的职务,跟宋美龄回老家浙江奉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9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5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8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6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0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98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3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17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77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4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8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99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2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3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7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9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