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前,你合上了朋友安利给你的一本《再不奋斗你就老了》,坐在那里久久不能平静,感慨自己在白活了这么多年之后终于第(又)一次睁开双眼看清了世界。
想到自己美好的未来,你脸上带着笑意,眼中噙满泪水。你决定开始埋头苦干,熬着夜制订了安排紧凑的时间表打印放在桌子上,脑海中构想了美好的月,年,三年,五年计划,甚至还按书里说的去买了个颇有格调的摆钟来提醒自己,,
但是,这样的努力终究会以失败告终,只会让你更加不信任自己。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正常人是很难靠所谓励志鸡汤来让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思维模式发生改变的。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从小就受到父母和环境的潜移默化而养成了习惯,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在努力,只是潜意识告诉他们就该这么做,那是某些已经在他们大脑里根深蒂固的东西。而大部分人没有经过这样的过程,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学习和工作方面总是难以倾尽全力。
有科学研究显示人大脑从出生到老死都有很强的的可塑性。
可是这个很强强到什么程度,怎么想也不会像个橡皮泥那般可以随意搓圆捏扁。毕竟大脑按照一个模式运作了好多年,早就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运行程序,全面改变何其困难。更何况所谓的更努力,更优秀,本身就是反人性的,这让改变更添阻力。这个时候,与其相信自己有成为励志书里的成功人士的潜质,不如接受自己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事实,客观看待鸡汤,利用好这个工具让自己一点点变化。
首先励志书不要看太多,因为内容的大同小异,挑一本靠谱的就行。
其内容也不用细细钻研,其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了解就好,我们最需要的是它提供的煽动性语言。重点来了,大脑对励志鸡汤产生的亢奋反应其实是有规律的,其亢奋程度随时间按先快后慢不断衰减,类似大脑的遗忘曲线。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够亢奋的时候要不断“复习”,为大脑充电,也就是说书不是一口气看完的,而是在力不从心的时候看几页给自己加油的。
至于这个周期的长短则是因人而异,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不要过于频繁。
有的人说,这种欺骗自己大脑的奇技淫巧我不接受,就算是表面努力了我得内心还是那个熊样,没有治根,“药”一停就完了。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办法让自己去努力,我们要的是努力换来的果实。既然果实都是甜的,又有什么必要一定要从心底里培养出那种努力的意识来呢?那种理想化又高成本的事情有时候我们要结合实际想想自己还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对自己的妥协。
实际上,在努力成为习惯之后,我们会不知不觉渐渐脱离工具的帮助,要记住,任何方法只有坚持才会让大脑的可塑性体现出来。希望我们最终都能成长为自己曾经羡慕的人。
今天,你励志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