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简输九八
曾经在抖y上看过一个笑话:一群人在江边游玩,夕阳铺在水面,一群白鹭从空中飞过,这画面显得格外优美。
看到这美景,人群开始躁动,其中一个眼镜男,抬手指了指天空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在他旁边,一群人指着那群白鹭嗷嗷大叫:“卧槽,看那一群鸟!”
看完这个笑话,我不禁哑然失笑,我想,这就是有文化跟没文化的区别吧!
昨日,假期依旧,没有出门赶趟看人潮,瘫躺家中消磨时光,想着工作中的烦心事,在假期松懈下来后,人慵懒无比,竟然有些迷离了。
想想最近自己的变化,自从开始在简书日更打卡写文,每天就习惯了读几页书,在简书上看看好文推荐,最后构思内容去写文,要不然只有看着手机,迷茫在抖y里。
我打开简书,想写一篇日更文章,舒缓一下心情,可又觉得文思枯竭,没有什么好写的东西。
因为今天没看书,没有进入写文章的习惯性轨道上来,唉!习惯的力量真可怕呀。
于是拿起一本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瞬间浸入书中的世界,时空穿越到书中勾勒的景象里,踏着文字去远方旅行,不必要在人山人海里烦恼,只需轻轻地翻页,就到了另外一个景点,领略不同的风景。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刻我也能感受到这种心境。
我读的书比较多,比较泛,大概分为三类,对于这三类书,我是这样理解的:
散文哲理性质的书籍,带来心境上的一种同感,一种理解,一种对自然的触摸与感悟。
历史篇章类的书籍,带来跨越时空的触觉与对话,了解那些陨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让你领略到世界的精彩斑斓,知古明今。
管理知识类的书籍,带来秩序与变化的统一,让你明白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才干,怎样发挥最大的作用,怎样协调有限的资源!
这三类性质的书籍是我最爱看的,也是我所藏书籍最多的,从中索取到了许多自己想要的知识,而且对自己的生活有益处,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对自己的未来有指导。
我觉得书籍就是一种原料,就是一种工具,就是思想的源泉。
当你写文章的时候,如果你博览群书,你的原材料就丰富,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做到笔耕不辍。同时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运用书籍里面的知识,吸收书籍里面的精华,你可以文思泉涌。
而当你局限于生活的素材,没有丰富的书籍知识作为支撑,你可能文思枯竭,文章无法高产,你的才思也会随之枯竭。
有句古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在工作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你读过书本里面的知识,你就接收到了它给你的解决工具,它教导你怎样处理问题可以少走弯路,怎样开展工作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而当你没有读过相关的书籍,你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去摸索,同时你可能因为迷之自信而碰得头破血流。
因为你碰过的壁,吃过的苦,摔过的跟头,前人都已经经历过了,他们给你总结好了,你只需要拿来主义就可以了。
学会使用工具,是人类从懵懂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的思想又千差万异。
面对纷繁的人生,复杂的社会,你有自己的思想,你就不会被别人所左右,你就会看的更高,看的更远。
而当你没有自己的思想,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思想从何而来,思想又为何物?思想在历史的沉淀里,思想在历史的浓缩里,思想改变你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