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光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穿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终不解矣。”韩愈的《师说》,向我们说明了老师的重要性。而孔子做为教育者的先锋,更是受到世人的爱戴和尊重。
在孩子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我也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终于可以睡懒觉了!终于不用天黑黑去街上给丫头买早点了。不想懒觉刚睡了四五天,就接到丫头班主任发在群里面的消息,从 次日早晨开始,他要孩子们七点半起床背书,而且要在视频中对孩子们进行抽查。我不觉又背了思想包袱,心中一个劲埋怨老师。转念一想,老师做为“传道授业,”者,人家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好不容易放假了,不知道睡会懒觉,放松一下,还不为孩子着想吗,中考破在眉捷。这样想着,到是对老师又心生百倍敬意。
那丫头考完试就坐车去了奶奶家,当然是因为在我这一没电视,二没电脑,手机不让她碰。每次考完试,她都会借故去看爷爷奶奶,目标直奔平板电脑,今天下午才在我的恐吓之下,赶了回来。晚上十点钟,我写完简书的日更,便摧她睡觉。其实最近几天我也晚上看回书,待到十二点后,《知否》更新了,看完两级才入睡。这样一来,好像生物钟有点乱了,早晨起不来,夜里熬到俩三点。今夜,因为想着李老师明早会不会抽查女儿,这四十分之五的概率,可不能马虎。万一起迟了,弄个蓬头垢面,措手不及,多尴尬啊!
我迅速上床,灭了灯,手机闹铃设置了几个。女儿还在叽叽喳喳,我打断她的话,示意她快睡,其实我知道她这几天在奶奶家过着昼夜不分的日子,有了平板,能看到天亮,果不其然,一会儿她就悄无声息了。而我,想看看书,又不敢开灯,几天前掏回来的《瓦尔登湖》,躺在身边好几天了。黑暗中打开手机,在公众号里读了几篇文章。还无睡意,看时间马上十二点,点开《知否》,看着看着,进人了梦乡……
“叮铃,叮铃”,六点半闹铃准时响了。我吓醒来,再无一点瞌睡,胡思乱想了半日,便开始叫女儿起床,然后收拾屋子。刚准备洗脸,听见手机响,心一惊,李老师吧!迅速拿起手机,气不打一处来,是老公。气冲冲的训斥了一顿。平日里,不知道打电话问候,大清早,制造紧张空气呢?女儿一向懒散,头也不梳,坐在桌子前咿呀咿呀的开始背书。
“叮铃,”视频响了,我忙扔下手中的拖把。果然是李老师,我手忙脚乱打开视频,李老师说让镜头转向女儿,叮嘱女儿假期一定再接再厉,成绩刚赶上来,一定不能放松。女儿畏畏缩缩地答应着,老师挂了视频,我长舒了一口气。
在女儿背书的时间,我也坐在桌前,打开书,想起那句“三更灯光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名言警句,想着现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机,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少之又少(包括我)。最近因为简书日更,发现自己胸无点墨,只能写点流水账样的小文,烦恼颇多,不正应了杨绛的那句话“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了。”那我该借着陪读的冬风,多读书,读好书了!对我而言,现在最好的老师就是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