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到这类问题的探讨我都会下意识觉得自己言语道断,一说就错。但有时候有些东西却又不吐不快。
要讨论应试教育这个命题,首先得明白中国哲学文化是什么?而很多人都说科学是从西方诞生的,这本身就很荒谬,就熟知的四大发明,或天工开物里罗列的那些发明难道也都是拥有西方思想的人发明的?要说西方之所以开启世界文化交流的开端,那也得从西方哲学文化说起。
首先是中国哲学文化:有句话你们肯定都知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有的应试教育理念的缩影都可以包含在内。
我们从小都背诗词是吧?但小时候咱自己背的时候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此情此景吗?小孩子基本没有。孔子赞扬诗经说:一言以蔽之,诗无邪。邪者诚也。诚者性情之正也。
心乃本性。起了妄念,出问题了,那有烦恼就来了。若起了正念,那就是佛性的体现,按此做事为人,那叫智慧,没有心是万万不能的。
那驱使我们去行动的,并让我们行动是合适的,让我们行动对社会带来的不是破坏和灾难,而是带来的是和谐和幸福的,肯定是我们的生命情感运用是正的。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情感之中。而要让小孩子明白生命情感是何其难。
而西方思想有柏拉图理念,直至现在理性的法则。它们由爱琴海文明发展起来,西方思想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理性。第二层是毅力。第三层是情感。他们构建的是理性的彼岸,一个神的世界来制约所谓的现实的世界。
我们中国哲学思想就与其相反,我们的根本就是生命情感。
那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比较的基本认识可以说有两个不同点:第一,我们不承认一个彼岸的世界(真理在彼岸世界)。第二,我们中国人所能接受的真理并不是逻辑的真理,不是理性逻辑的真理。是生命情感的境界。
所以《中庸》有句,天下之大本:我们生命情感。
既然中国哲学是生命情感的境界的自悟,那如果不用应试教育来做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小时候去记住,等到长大遇到了同一处境的事情后,那还能自悟到同等的生命情感吗?
中国是无神论国家,但有哲学文化。无论是儒道佛(中国化的佛教)都说明:道不远人。
应试教育的其中一点好在此,最起码有感而发时,你肚里是有货的。
要说遗留的问题等等什么的,的确封建制度几千年一招改革变天下这是不可能的。在封建制度几千年的土壤上栽一颗民主的树,不会就真认为懂民主了?应试教育亦是如此。问题是有,但我要说它整体制度能逐步变的比原来好,更多的我们得感谢执政党。它在我们懵懂无知时就已经在尝试改善了。不然别说打字问问题,就连名字能不能写全还是个问题。
当然有人觉得应试教育制度里的资源匮乏总觉得不公?我很奇怪何为不公?在同等的规则下公平竞争,我很好奇,他们用自家的钱难道是犯了哪条规定?
传统思想有个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就是不用靠自己。
那同样说资源匮乏的,网上百度搜一个问题答案时有没有往后翻找10页以上?
有没有因为某个知识点翻上超过3本书?
还有很多很多。别人懒并得到对等的知识是用金钱作为弥补的。那又想懒又要求得到对等的知识还不愿花钱的人的性质又是什么呢?
如果世界上本无烦恼那要智慧干嘛?所以佛法在世间,天道在人民生活中。你我,众生的烦恼以及克服烦恼的努力,就是天道之体现。用禅宗的话:烦恼皆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