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少林寺,或许我们更多的与少林功夫联系在一起,但是否从音乐的角度来品鉴少林武功和禅道?在河南登封期间,有幸欣赏到了被誉为“佛教音乐盛宴”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入得剧场,我大有看露天电影之感。所不同的,是面前少了一个长方形的黑框白布做屏幕,心里不由疑惑:在没有背景的山沟里,能有什么惊人舞台?之前看到的任何一场演出,都是在剧院里,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则完全是以大自然为实景舞台,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人的感受。
剧场坐落在嵩山峡谷之间,后面是三座错落的山峰,峰前有寺有塔,有桥有水,有台阶有广场,有巨石有岩穴,观众和演员都置身于大山的怀抱里,灯光映着大山,大山衬着小桥、流水,层层叠叠的树林,随意安放的巨石上面4名老僧打坐入定……这一切都有成为最美妙的舞台背景。
一阵流水声,夹着悠悠的歌声和着音乐缓缓响起。错落有致的峭峰渐渐亮起来,壁立的嵩山峡谷恰似现代舞台上山水画屏障,更远处有些许灯泡燃亮,造就一幅若隐若现的层次叠起迷团。这静静的夜里,有徐徐的风吹着,与别处山体比来,并无奇异之处,能演绎什么奇彩乐章和神秘舞蹈呢?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型实景演出由谭盾担任艺术总监和音乐原创,用《水乐》、《木乐》、《风乐》、《光乐》、《石乐》五个乐章丰满的表现了禅的最高境界。先进的环绕立体声音响与现场的水声、风声、虫鸣等自然声构成全景式立体声场,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静态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天籁般的禅韵。
达摩身影在禅境里出现,浣女从唐诗里走来,幼童在池塘边嬉戏,菩提树的浅唱,僧与俗的对话,空山雨后的喧闹……表现溪山坐禅踏水行歌的《水乐·禅境》。“达摩面壁”开始闭关修行,风铃、凤拳、风棍、风旗演绎了少林武术的博大精深,讲述着千年古风传承的《风乐·禅武》。
千年古刹敲出了木鱼声声,传说中的牧羊女赶着羊群走来,歌声打破木鱼的禅定,用多声部木鱼的演奏,讲述少林武僧成长历程是谓《木乐·禅定》。
雪景寒林,佛光倒影,远逝高僧在幻影中出现,讲述禅宗故事。春夏秋冬,季节在音乐里轮回,吉祥的佛灯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以此来表达禅宗对生命万物赞礼的《光乐·禅悟》。
用36亿万年历史的嵩山青石制成的乐器奏出的《石乐·禅颂》,演绎出“嵩山修禅,顽石开言”的大境界。演出尾声,佛光普照,天地祥和,这是禅对自然的吟咏,对生命的眷爱,对天地万物的礼赞。
随着流水声渐近渐响走近身边来,山上也亮如白昼,有僧人使劲地敲响了大钟。练功的少林小子,打坐的老师父,采风的山下少女,看功夫的村童,一个一个粉墨登场。突然又传来一声霹雳,刹那间,电闪雷鸣,天也暗了下来。
接着就有沙沙的雨声合着风声,我们仿佛也要找雨具应对,顾左右看周围,大家都是纹丝不动静观其变,我才恍然明白,只是身在风雨的声浪中。
转眼间,已雨过天晴,一轮红日突然升起,普照着大地,牧羊女姗姗地赶着她的羊群,唱着千年山歌“日出嵩山坳”来了。那红彤彤的一身装扮,顿时点缀了舞台,磁引力一样搜罗去所有眼球,数十只雪白的山羊乖巧地围在她身边,或走或停,仿佛一群乖巧的幼儿跟着阿姨出来嘻戏,紧随着她走、她停,可爱又温情的景象顿时染笑了观众席。洁白的羊群,鲜红衣裙的山妹,绿色的山坳配着流水声,一股暖意禁不住涌上心头,好不温馨。
春去夏来,转眼就到了秋天,练功的演绎着熟练的功夫;取经的背着经卷牵着骆驼,意喻着远途跋涉满载而归;歌声、水声和风声,虫鸣、武打和古筝曲一起奏响,响彻山谷,又如梦如幻,掌声不知不觉已悄然爆发,惊醒了迷醉其中的观者仙梦。
再仔细地看看一直打坐距离最近处的僧人,再放眼望那些远处打坐的几位僧人,一个个仍是岿然静默,从始到终自是纹丝未动,不管风声、雨声和雷声,也不问春来秋去和鸟语花香,更不闻歌声、笑声和掌声,他们都置若罔闻,大有跳出三界外不在红尘中之意。
这场音乐大典以禅宗文化和少林武术为底蕴,运用精美的音乐、舞蹈、和先进的声光手段诠释了禅宗文化和少林武功的博大精深,给人观众带来强烈的听觉、视觉震撼和心灵的享受。
怀抱溪流,迎风看水,山水养生,武术健身,禅音净心,是《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禅宗不著文字,直指心性,讲求顿悟。所以,音乐即是表现禅境的最佳方式。《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奏响了天籁般的禅韵,让所有的听者感到心思纯净,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