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读赵奕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是老公去山东培训时买回来的。
对女儿的教育一直是我们的痛点,我们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可是一直跌跌撞撞中找不到方向。
老公这次出去培训半个月,其中就有专门针对家庭教育和教育心理学的讲座,老公不仅将整个讲座完整里录制了下来,还做了详尽的笔记带回来。一到家他就把视频,笔记和一堆育儿书籍扔给我,还美其名曰:“老婆,看我给你带的礼物!”
我数了数桌上的书,一共有六本,分别是【法】阿兰•布拉克尼耶的《你好,焦虑分子》,彭凯平和闫伟合著的《孩子的品格》,赵奕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品墨编著的《陪孩子终身成长》,杨颖编著的《父母的语言》,昭军编著的《正面管教》,估计接下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不愁读什么书了。
我最先读的是《赵奕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主要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两个主题,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第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第二,鼓励孩子与父母合作;第三,表扬,不要贬损;批评,不要伤害。书中结合家庭教育典型问题,阐述了完美亲子关系的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辅助有相应的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让读书的父母掌握技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面对女儿的培养,我的心总是焦虑的,不自信的。原计划这个假期陪着女儿一起学习成长,结果一次又一次的培训和工作上无法推却的任务让我的假期所剩无几。面对任性调皮的女儿,我心里充满着对她的责备,更充满着自责。
同时,我也总担心我们的教育不当抹杀掉女儿的天性:她那一份好奇心,那一份热情开朗,那一份善良是多么的宝贵,我很期待她能永远对一个世界充满着爱和热情。所以,前段时间我给女儿钢琴老师发信息,希望他能严格要求我女儿,同时也尽力保护好孩子对钢琴的好奇心,让她永远对未知领域有探索的欲望。
说实话,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好浮躁。这个社会似乎大家都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相关的书籍也是层出不穷,可又有几本书有很实用的价值呢?
我利用跟女儿一起读书的时间专心研读此书,心居然越来越宁静和温和,一边读一边观察坐在我旁边的女儿,仿佛深切地感受到了她一路走来所受到的伤害:我们的批评,责备,威胁,不满等。同时很感激孩子的强大,她受到我们这么多的伤害居然还能一天乐呵呵嘻嘻哈哈的,保存着她骨子里的乐观和善良,这让我欣慰安慰自己道:还好有时间,一切都还来得及。
我一边读此书一边做笔记,有些重要的点我甚至抄写到书的首页空白处,我想以此来提醒自己以后必须注意,更希把这些关键点讲给孩子爸爸听。
今天中午终于读完此书,我也严肃地坐下来跟孩子爸爸交流,告诉他本书的精华:
倾听,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听别人说话,可是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倾听的艺术,更是不知道倾听孩子说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最初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是愿意把他们的心里话讲给我们听的,只是我们大多时候都是应付,或者假装听,又或者直接让她们闭嘴,嫌弃他们太烦人。
没有了倾听,高效陪伴就无从谈起。
有的家长说:“幺儿你去做作业,我打麻将赢钱了给你分红!”有的家长说:“赶紧读书,完成作业去。”然后自己则在游戏的世界里酣畅淋漓。
孩子们在旁边叽叽喳喳说话的时候,多数家长总是“嗯,啊哦……”应付,或者就瞪着眼睛吼道:“你烦不烦?给我闭嘴!”
请家长们记住“培养一个会说话的孩子,比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重要!”我们不要动不动就用家长的权威去教训孩子,让她们不情不愿地屈服。
尊重。试想一下,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有没有做到对孩子的尊重?
尊重孩子成长脚步,尊重孩子的话语权。
很多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被送去学校培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压得他们都喘不过气来。我家女儿这个假期只上了四个培训班:舞蹈,钢琴,书法,游泳。可是我有好几个同事的孩子都是六七个:舞蹈,钢琴,书法,游泳,口才,绘画,奥数,英语等。我都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安排过来的。
假期原本是孩子们放飞自我的时间,可是大多数孩子比上学期间还要辛苦。差不多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晚上十点多还没有休息,每天忙于应付各种学习,他们哪里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做他们自己?我们有没有静下来认真听听孩子们的想法?问问他们累不累?高不高兴?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我们习惯性地不重视孩子说话,总觉得小屁孩说的话都是很无聊没有价值的,时间久了,孩子也就变得安静了,似乎很听话了,但是亲子关系却严重受到影响。
对照一下,我们是不是经常存在以下问题:1.从来都不注意孩子倾诉的需求,当孩子主动找我们说话时,总是以忙为理由,不愿意去倾听。2.当孩子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讲话时,我们总是习惯性打断他们说话。3.能够在生活方面将孩子照顾好,但很难做到平等对待孩子,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方面。4.如果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不愿意听他们倾诉,更不愿意帮忙分析。
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对我们敞开心扉,那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这也是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因素。
合上书,我不停地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也下决心要努力改正,我相信在育儿和家庭教育方面,我不仅会取得进步,也能越走越远。
“我建议你需要先读《焦虑分子》”老公笑嘻嘻地提醒我。确实,我需要一本充满着方法和对策的好书来治愈我的焦虑,对于培育孩子的焦虑。所以,接下来的几天,就让我好好品读《焦虑分子》,期待这本书也能带给我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