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刘震云写的《一句顶一万句》,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两句话是:“说得着”与“说不着”。书中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志趣相投,性格相合者就“说得着”;志趣不同,利益相悖者就“说不着”。“说得着”与“说不着”大体发生在三类人物关系中。
先说朋友之间。如果两个人说得着,无关性别,也无关年龄大小,他们总会相互吸引,敞开心扉,有说不完的话,彼此心情愉悦。
但也有时候,一方把另一方当成朋友,当成知己,可另一方并不这么认为。比如此书开头介绍的老杨和老马,老杨把老马当朋友,可是老马却没有把老杨当朋友。老杨找老马的时候,兴致勃勃,谈天说地,所有的事不吐不快。而老马却把和老杨的聊天当成是一种负担,总想着把他赶快打发走。
再说夫妻之间。有的夫妻,一辈子说得着。就是这样,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有的夫妻打打闹闹一辈子,天天斗嘴磨牙,也从不厌烦。而有的夫妻和和睦睦一辈子,相敬如宾,你侬我侬,夫唱妇随,这似乎是最令人羡慕的夫妻关系。无论怎么样,他们都“说得着”。
还有的夫妻刚开始的时候说得着,慢慢就变得说不着了。这似乎是最为常见的现象,热恋的时候,如胶似漆,密不可分,促夜长谈。待时间久了,彼此熟悉到再无可探索的东西后,慢慢就无话可说了。所谓的七年之痒,大概就是“说不着”了的副产品之一吧。而“说不着”了的终极结果是分开,各自重建生活。
还有父母同孩子之间的“说得着”与“说不着”,这跟是不是亲生的无关。“说得着”的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或母慈子孝,或亦师亦友,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说不着”的家庭却天天鸡飞狗跳,不是父母吼孩子,就是孩子吼父母,天天战事不断。或者彼此不搭腔,各行其事,家如冰窖一般。
《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吴香香与自己的女儿巧玲虽是母女,却说不着,她与邻居老高私奔时,把巧玲留给了杨摩西,也就是被改名的杨百顺。杨摩西不是巧玲的亲爹,却与巧玲“说得着”,巧玲总是黏着他,喜欢和他说话。当杨摩西和吴香香吵架赌气离开后,寻找他,把他拽回家的是巧玲。杨摩西不小心把巧玲弄丢后,苦寻了很久,至死还惦念着巧玲。而巧玲也在心中一直思念着杨摩西。
俗话说“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家人之间能“说得着”是一种幸福,能让彼此身心愉悦。但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比如,《一句顶一万句》中的牛建国和庞丽娜是夫妻,却“说不着”。牛建国为了改善夫妻关系,主动承担家务,想着法子讨好庞丽娜,却还是阻挡不了庞丽娜一次又一次地背叛。
而他与章楚红“说得着”,尽管章楚红是自己朋友的妻子,他还是没忍住与她发生了关系。事后,他由于自责和害怕逃离了,但心中对章楚红一直念念不忘。小说的结尾处,当牛建国听说章楚红已离婚去往北京后,决定打着寻找妻子庞丽娜的名义去寻找章楚红。
很多时候,变化未必是坏事,改善不了的不如改变。“说不着”还要在一起,是一种心灵上的相互折磨。庞丽娜与别人私奔后,牛建国并没有感到痛苦,因为他本来就与庞丽娜“说不着”,他和女儿,还有姐姐和姐夫一起生活得很平静。即使别人劝说他应该去寻找妻子庞丽娜,他也是假义寻找,就如当年的杨摩西假义寻找吴香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