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工作以来,一直是间歇性踌躇满志,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刺激想要奋发图强,想要出人头地,会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情,并且效率极高,心情也极好。可是过了这一阵子,我就什么也不想做。除了必要的上班,我不想读书,不想背单词,不想陪孩子,不想做家务,就想靠在床上刷手机。
我在网上也查询了关于这件事的原因,有人说“间歇性踌躇满志”是因为你有一个假设,假设“我应当是优秀/努力的”,而且现在短视频时代,你经常看到一些人谈论自己经过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就,比如一年考多少证,一年瘦多少斤,让你感觉自己如果不努力就会落后于人,不努力就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之前也看过一篇文章,说减肥前后对比照是现代媒体的流量密码,但是却是对观看者的伤害,让观看者觉得减肥之后一定是好的,胖一定邋遢,丑陋和不健康的。而实际是,很多严格控制体重的人才是不健康的,他们更容易被体重困扰,甚至被厌食症及抑郁症困扰。
也有人说是目标定得太多,自己根本完成不了,所以就只能兴奋一阵子,然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这一点我也感触极深,我每年元旦前后都会给自己列五个以上的目标,可是一年下来有可能一个也没完成,有可能只完成一个。2014年考得初级,2015年辞职换工作,考到驾照,2016年减肥20斤,2019年辞去教育工作回归原来工作并备考中级。2020年考得中级职称,随即给自己制定了注会的考试计划,可是2021年过去了,我感觉今年什么也没有做成。没有完成备考的计划,没有坚持背单词的计划,没有阅读什么让自己精神得到升华的好书。从去年十一月做完手术以后,我就一直浑浑噩噩,精神及身体都不在状态,还专门在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去拜佛,希望能得到佛祖的指示,让自己平静下来,其实我内心也知道,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在2021年下半年,我感觉自己逐渐回归,开始仔细考虑未来想要怎么发展。首先想在学历上更进一步,但是因为一直没有考虑好是学喜欢的还是学有用的,迟迟没有正式开始。经过十年的摸索,我知道自己需要计划,但是不能强度太大,所以我把考研的跨度也拉至三年时间。最近,我渐渐明白,我还是想要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生完老大开始工作后,我就不想再为了挣钱而学习,只想为了学习而学习。无论是考初级还是中级,都是感觉当下的工作需要这些的理论知识才去考,现在的工作已经不需要更深入的理论知识了,虽然理论知识越多越好,但是学完用不到很快就还给老师了,所以我不想再继续深入学习了。我也知道有一些内容还是需要继续深入,为了做好工作,我仍然会把这部分内容深入学习。
现在,我想用业余时间,完成自己第二专业——心理学的学习。这个专业,我从高中就想学习,但是因为高考成绩不够,所以被迫放弃。大学四年,浑浑噩噩,直到大四,找工作屡屡碰壁时,才想到考研,当时我也很努力复习,但是因为时间太紧,英语基础又十分薄弱,最终放弃。从2009年至今,十三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失去对这件事的热情,所以我为什么不能继续学习呢?我为什么要为了家庭放弃呢?之前我跟老公商量很久,他始终觉得我应该在会计专业上考研,那样才是对职业发展最好的,而我自己也觉得,追求自己喜欢却又不能换回收益的专业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是我仔细想想,学习的过程本就不是能持续开心的事情,总有些时候是孤独无助的,是需要耗用意志力的,从前没有家庭时,我都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而今,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如果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我会很容易放弃,并且我也不希望,到了五六十岁,我埋怨家人,觉得是他们让我没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曾经我还想过,我会靠这个专业混口饭吃。而今,我只希望我能通过这个专业找到我自己心目中很多问题的答案,能通过这个专业能养育好我的子女,并且在家人需要时给以心理支持。
我打算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这个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然后考上在职研究生。之所以用这么长时间,一个是身体确实不适合长时间的学习,另一个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防止自己出现坚持不下去而彻底放弃的念头。今年主要还是英语,以前败在这里,现在从这里爬起。之前我每天背30个单词,坚持了四个月。后来,看到小红书里有人背400个,甚至600个,我觉得自己太弱,硬给自己加到100个,结果不到一个月我就不再想背单词了。我忽略了实事求是,一个基础特别弱,十几年没学英语的人,怎么能和学生或者是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人比呢?
所以,今年我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一点点靠近目的地,不会只看每天的进步,而要看一个阶段的收获。我还要继续写作,继续寻找好的小说阅读。与孩子分享阅读体验,引导孩子享受阅读,如果他们做不到,那我就等等他们,按照他们的节奏慢慢来。